基于博弈论下共享单车企业竞争问题研究

              基于博弈论下共享单车企业竞争问题研究

                              王敏

摘要: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一种基于共享闲置物品或服务的新的商业模式,共享经济以其超前的优越性引发了一场有关于资源配置和组织形式的跨时代革命。在这种商业模式的引领下,共享单车行业如雨后春笋般日渐茁壮。势头迅猛的发展态势不仅使之成为众多投资者眼中的焦点,却也引发了激烈的行业竞争。本文依托经济博弈论的背景知识,将新进入者与原有企业视为博弈双方,建立共享单车行业竞争的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双模型,寻求该行业竞争的相关因素,并基于此为潜在进入者与现存企业双方提出建议。

关键词:博弈   共享单车   纳什均衡    逆推归纳

1.引言

随着网络的发展,“互联网+”的沟通模式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共享单车以其独特的智能管理和运营途径一跃成为共享经济下引领时代潮流的新势力。根据《2016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第三方数据表明,截至2016年底,共享单车在中国的使用人数已达到1886万。2016年共享单车市场“遍地开花”,短短一年时间就有20多个单车品牌进入了这一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共享单车行业,仅仅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回归理性并进入精细化运行时代,并呈现出了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本文基于经济博弈论的视角,以进入者与原有企业博弈双方采取行动的同时性和异时性为切入分析点,分析共享单车行业的不同博弈方竞争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

共享单车是结合第三方支付的互联网+交通方式的一种短时租赁行为。它以随时随地随骑随停作为创新“招牌”,将低碳生活为骑行理念,有效地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资源配置问题,为我国短距离出行提供了方便,一经出现就得到了快节奏城市人们的认可,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因其发生了变化。目前的共享单车市场百花齐放,可是众多的企业进入后会是昙花一现还会是经久不衰?面对不同的竞争对手,不同的企业又该采取何种策略来保证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基于这个问题,建立共享单车行业竞争问题的动态博弈与静态博弈双模型具体分析给出相应的答案。

2.分析方法

所谓静态博弈是指在完全信息的基础上,博弈双方同时采取行动或即使有先后顺序,后行动者也不知道先行动者的策略。动态博弈则是博弈双方不同时采取策略,后行动者根据先行动者的策略选择不同的行动。

2  结果与分析

2.1模型假设

1)博弈双方:潜在进入者和现存企业。假设目前共享单车行业只存在一家现存企业,也只存在一个潜在进入者。

2)假设博弈双方在进行战略选择时均为理性人,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3)博弈均为完全信息博弈范畴。

2.2模型建立与求解

面对日趋激烈的共享单车市场,潜在的竞争者可以选择不进入市场,也可以打破贸易壁垒进入市场参与竞争,面对潜在的竞争者进入市场,市场中已有的竞争者可能会坐视不理、静观其变,也可能会花费一定的成本对其进行打压。

而根据现存企业与潜在进入者决策时间的不同,可以将本次博弈分成动态博弈与静态博弈两种形式。静态博弈是指现存企业与潜在进入者同时采取行动,或者两者采取行动的时间虽然不同,但两者在自己行动之前都观察不到对方的行动。而动态博弈则是指潜在进入者先采取行动,现存企业根据潜在进入者的行为采取不同的行动。

2.2.1 共享单车企业的静态博弈的建立与求解

1)策略选择

在本次静态博弈中,潜在进入者A采取进入或不进入,现存企业B采取打压或者默许,共有四个战略组合:(进入,打压)、(进入,默许)、(不进入,打压)、(不进入,默许)其得益矩阵如下表1所示。假设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为CA1,被打压后的收益为0,不被打压的收益为RA1;对现存企业而言,在没有竞争者进入时,收益为RB1,当潜在进入者进入时,现存企业采取打压的行为要花费CB1,若不打压,则会因为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失去部分市场资源,从而使得收益变为RB2

现存企业采取的行动

打压

默许

潜在进入者采取的行动

进入

(-CA1,RB1-CB1

(RA1,RB2)

不进入

(0,RB1-CB1)

(0,RB1)

1  共享单车企业的静态博弈得益矩阵

2)划线法求解纯策略纳什均衡

在策略和利益相互依存的博弈中,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仅取决于自身策略的,还需要考虑对方的策略。从上述的表1得益矩阵可以看出,当现存企业采取打压行动时,潜入的进入者选择不进入是最佳对策,而当现存企业采取默认行动时,嵌入进入者的最佳对策是进入;而对于现存企业而言,当潜入的进入者选择不进入时,选择默许是最佳对策,而当潜在进入者选择进入时,则需要考虑的RB1-CB1RB2的大小。

现存企业采取的行动

打压

默许

潜在进入者采取的行动

进入

(-CA1RB1-CB1

(RA1,RB2)

不进入

(0,RB1-CB1)

(0,RB1)

2 RB1-CB1  >RB2时,共享单车企业的静态博弈得益矩阵

① 如表2所示,当RB1-CB1大于RB2时,换言之,现存企业打压的成本小于

潜在进入者进入后的亏损,所以在潜在进入者进入时,现存企业采取打压的策略收益更大,此时不存在纯策略的纳什均衡解。

② RB1-CB1小于RB2时,如表3所示,即在潜在进入者进入时,现存企业采取默许的策略收益更大,此时(进入,默许)为纯策略的纳什均衡解,即现存企业和潜在进入者共享市场资源为最好的方法。此时,现存企业打压的成本大于潜在进入者进入后的亏损,因此,现存企业不会对其进行打压,而是选择共同分享市场。

现存企业采取的行动

打压

默许

潜在进入者采取的行动

进入

(-CA1,RB1-CB1

(RA1RB2)

不进入

(0,RB1-CB1)

(0,RB1)

3  RB1-CB1 <RB2时,共享单车企业的静态博弈得益矩阵

3)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解的求法

假设潜在进入者进入的概率为P,不进入的概率为1-P,现存企业打压的概率为Q,默许的概率为1-Q。潜在进入者选择进入的概率为P时,使得现存企业打压或者默许的收益相同。同理,现存企业打压的概率为Q时,使得潜在进入者进入或不进入的收益相同。

P(RB1-CB1)+(1-P)(RB1-CB1=PRB2+(1-P)RB1            

-CA1Q+(1-Q)RA1=0                             ②

联立方程①②,求得P*= CB1/(RB1-RB2    Q*= RA1/(RA1+CA1

由此可知,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影响因素取决于现存企业的打压成本与潜在进入者进入后现存企业的损失。

2.2.2 共享单车的动态博弈分析

1)策略选择

如图1所示,潜在进入者先采取行动,现存企业可以知道前者的行动,并采取相应措施。假设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为CA1,被打压后的收益为0,不被打压的收益为RA1;对现存企业而言,在没有竞争者进入时,收益为RB1,当潜在进入者进入时,现存企业采取打压的行为要花费CB1,若不打压,则会因为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失去部分市场资源,从而使得收益变为RB2

1  共享单车企业的静态博弈扩展形

2)逆推归纳法来求解动态博弈的纳什均衡

① RB1-CB1大于RB2时,现存企业打压的成本小于潜在进入者进入后的亏损,现存企业在第二阶段会选择打压,因此打压比默许的收益更大,一旦博弈进行到这里,潜在进入者一定选择不进入,因为一旦潜在进入者进入,不仅不会有收益,还要付出的成本。所以,现存企业在第二阶段选择打压,潜在进入者在第一阶段选择不进入,结束博弈,得益为(0,RB1)。

② RB1-CB1小于RB2时,现存企业打压的成本大于潜在进入者进入后的亏损时,现存企业在第二阶段会选择默许,此时,默许比打压的收益更大,因此现存企业会允许潜在进入者进入市场共享资源。一旦博弈进行到这里,潜在进入者一定会选择进入市场,因为此时进入能够获得的收益,所以,现存企业会在第二阶段选择默许,潜在进入者在第一阶段会选择进入,博弈途径为:进入——默许,得益为(RA1RB2),构成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综上所述,在动态博弈的分析过程中,现存企业打压的成本和潜在进入者进入后导致现存企业的损失仍然是影响共享单车行业构成的重要因素,博弈双方应当在分析之后谨慎选择。

3  讨论

基于上述分析,不论是通过静态博弈,还是动态博弈,现存企业的打压成本与潜在进入者进入后现存企业的损失都是影响竞争企业进入的重要因素,结基于此为博弈双方提出以下建议。

对于潜在进入者而言,潜在进入者试图进入共享单车行业时应三思而后行,首先应对行业和现存企业进行分析和调查,探究进入市场后是否会有利润可图,还应当对企业自身的优劣势和竞争优势进行分析,并通过市场调查,寻找目标市场,在现存的竞争中寻求发展契机。并应当对现存企业的打压成本与自身进入导致现存企业的利润损失进行评估,从而对现存企业的行为进行判断,选择对自身发展最好的行动。

而现存企业也应当结合该行业的发展前景和资源容量对自身和潜在进入者进行分析,充分发挥先行优势建立行业壁垒,并不断创新,努力向成本领先方向进发。此外,还应当与其他进入者进行理性竞争,合理分配有限的市场资源,不能盲目追求自身发展引起恶性竞争,导致资源配置重复,最终形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银昕. 共享单车洗牌“清场”[J]. 中国经济周刊. 2017(26)

[2] 马金怀,曹魏强,许为敏,朱晓雪,邵长喜. 四方博弈视角下共享单车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J]. 科技与创新. 2018(01)

[3] 江德斌. 共享单车的存量博弈考验精细化管理[N]. 人民公安报. 2017-09-14 (003)

[4]张峰. 论博弈逻辑的分析方法——纳什均衡分析法[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5]王源麟. 共享单车商业模式的现状、盈利模式及未来展望[J]. 山西农经. 2017(21)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