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管理的发展研究

基于“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管理的发展研究

暴磊 轩志东 万艳

暴磊(1995.1-),男,汉族,籍贯:陕西榆林人,单位:河南大学淮河临床医院循证医学中心,18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专业: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摘要目的: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对我国健康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阅读大量文献,总结共性,梳理差异。结论:目前我国健康管理发展成熟度仍然不高,仍需加快就发展步伐,才能如期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目标。

关键词:健康管理;问题;建议

Abstract: Objective: In the context of healthy China, the paper expound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management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Method: Read a large amount of literature, summarize the commonalities, and sort out the differences. Conclusion: At present, the maturity of health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n China is still not high, and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he “Healthy China 2030” planning outline as scheduled.

Keywords: health management; problem; suggestion

1.前言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个战略的提出,对于加快推动中国实施健康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节奏的加快,随之而来的是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发病率、社区卫生服务等健康问题的凸显。面对如此局面,我们更要加快研究发展健康管理的步伐,准确把握健康管理发展趋势,进行全方位的部署推动中国健康管理的蓬勃发展[1]

2我国健康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健康管理理念滞后 我国传统的健康管理理念是以“治疗疾病”为中心,还没有完全形成以“治未病”为中心的健康管理理念,健康理念没有及时更新。大众传媒等传播媒介没有做到完全从大众的利益出发,切实履行本单位的职责,传播健康管理理念、健康管理文化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2.2健康管理人才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我国目前健康管理人才的缺口大,难以满足目前健康管理市场发展需求,使健康管理发展受阻。其次健康管理人才队伍在学历教育方面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健康管理人才学历水平低、职业素质差、专业知识不牢固,难以适应市场发展。在健康管理人才的职业技能培训实践上,一方面,国家对职业技能培训的专业机构的支持力度不够,其现有的政策不能充分的调动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健康管理机构对健康管理人才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上都比较单一,这些机构在对健康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上也缺乏一致性、协调性。国家和社会没有积极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没有为健康管理发展、健康管理人才的培养、培训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3健康管理的框架不完善 我国健康管理的框架目前尚不完善,就目前来说,虽然国家从宏观提出总体战略,确定了健康管理的总体基调,明确了前进方向,各级地方政府、卫生部门没有切实执行具体的管理框架。现存的框架都零乱不系统,没有被有效的整合起来,在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涉及到具体的管理内容都很模糊,不清晰。不利于推动我国健康管理的发展。

2.4健康产业的体系不健全 我国健康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健康产业体系不健全,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的主抓点不突出,使得相关产业的发展积极性没有被有效的挖掘。第一、二、三产业相互合作的模式不清晰,没有形成长产业链条。201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9.48%,处于较低水平,这表明在15~69岁的人群中,每100个人只有9个人了解基本的健康知识和理念,拥有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并具备基本的健康技能, 这已经严重威胁到健康产业的发展[2]

3.对我国健康管理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3.1改变健康管理理念、充分利用大众传媒 为改变大众旧有的健康理念,政府、社会应该大力弘扬新的健康理念,立足于大众的公共利益,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等工具把健康管理文化提升到公民的意识形态领域中,着重从思维方面的层面唤醒公众对健康文化的重视。把健康管理文化所包含的健康知识、健康心态、健康行为等多种内容使其制度化体系化,把健康文化有效的传播到个体当中,培育公众的健康理念。作为公民个体,应该积极的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改善自身健康的目的,提升自身健康素养,个体健康素养在得到提升后,又会传播影响到周围其他个体,健康文化以一传十,十传百的扩及力有力的推动着健康管理的发展,使健康管理蓬勃发展。

3.2加强健康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国家和相关教育部门应做好高校本硕博健康管理相关专业的人才招收、培养、就业指导等工作,强化专业知识的吸收,提高健康管理专业的人才素质。人社部和卫生部等相关机构也应出面,制定统一的培养目标、完善课程设置、规建实践基地,保障人才培养的条件。我们要积极引导构建适应社会、服务于民的产学研结合的一体化的新模式,汇集高校与医院科研力量,达到以科研促进教学,以科研促进生产的目的[3]。国家在提高健康管理师资格证的过关率时,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职业技能宣讲、职业技能鉴定游戏。此外,可以出台一些相应的刺激政策,例如证优先上岗,以证定工资等级等刺激经济,推动就业。

3.3构建完善的健康管理框架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先进的健康管理模式,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管理:(1)生活方式管理:对个体进行健康行为的干预指导,包括:教育、激励、训练等;(2)需求管理:使用现代科技指导个体正确利用医疗保健服务;(3)疾病管理:针对某种疾病,为服务对象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4)灾难性病伤管理:利用高度专业化的疾病管理知识,对患癌症等灾难性的患者及家庭提供医疗服务;(5)残疾管理:对因疾病所致劳动和生活能力下降的残疾患者,有针对性的处理;(6)综合人群健康管理:通过协调利用上述五种策略对个体进行更为方便经济的健康管理[4]通过学习,取优祛劣,融合中国特色,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健康管理发展道路。

3.4健全健康产业体系 发展健康产业要做到厉抓每一个产业的发展,例如:提高第一产业的药物培育、种植技术,创新第二产业的保健品制作、健康保健器械的研发,提升第三产业的健康管理、健康服务和健康咨询等的质量,完善健康产业体系[5]。加紧培育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健康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加强对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文化等产业的人员培养。政府积极履行职责,发挥监管作用,引导企业在市场中有序竞争,维持良好的市场环境。企业应该利用大数据分析,努力摸索大众的的需求,在保证健康产品安全的情况下,努力生产,推动中国健康产业产业发展。加强校企合作,允许企业到高校进行相关指导和培训,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谭晓东,祝淑珍,谢棚印,谢耀飞.“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管理的发展思路[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5,26(06):1-4.

[2]郭清.加强健康管理人才培养的体会[J].中国卫生人才,2015(10):92-93.

[3]朱士俊.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医学教育管理,2016,2(01):391-394.

[4]王伟刚,王毅盟,胡安梅,李尔曼,王志凯,李继光,孟令权.健康管理模式的国内外发展概况[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01):27-29.

[5]田镇源,文庠.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对中医药教育影响述评[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0):75-78.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