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清真产业
培育广东对外开放新优势
广东省国际经贸发展中心 刘晶晶
内容摘要:近年,清真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积极拓展伊斯兰市场,对于我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清真产业内涵和特色的基础上,指出市场上普遍存在的清真产业认知误区。最后,结合广东清真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促进我省清真产业拓展对外贸易投资合作的建议。
关键词:清真认证,广东清真产业,清真标准
近年来,清真产业正在全球兴起,市场需求已超越传统伊斯兰国家,市场规模处在急速膨胀期。加快发展清真产业,积极拓展伊斯兰市场,有利于优化我省对外开放格局,培育对外开放新优势,对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支持中国—海合会自贸区谈判等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清真产业内涵丰富、特色鲜明
清真产业不局限于单一产业,除了传统的清真食品加工,还包括医药、化妆品、服装等制造行业,以及新兴的旅游、物流、金融等服务行业。伊斯兰教法对于生活中的一切都有规定,衣食住行皆不例外,凡是教法上许可的称为Halal,意为合法、美好,在国内也被称为清真。清真产业链条长、服务领域广、就业贡献大,高附加值的制造业与服务业正逐渐成为清真产业的发展重点。
清真食品业发展较为成熟、比重最大。全球清真食品业占整个清真产业的35%左右,集中在西亚和北非的22个阿拉伯国家是清真食品的主要消费国,超过80%的清真食品依赖进口。预计到2050年,全球清真食品总需求量将比目前高70%—100%。清真食品产业链不断延伸,产品种类除了清真餐饮、副食、肉食品外,还开发了清真方便食品、速冻食品、专用调料、乳制品、食用油以及印刷、包装、食品机械、餐具等产品。从生产过程看,包含了从农场到餐桌的全部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配送、销售等过程。
(一)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一是纺织及服装业,目前全球穆斯林服装市场交易额约900亿美元,其中亚洲地区的交易额就占一半,印尼和马来西亚的穆斯林服装出口名列前茅。二是化妆及护肤品行业,随着对穆斯林使用原料成分的各种化妆品及护肤品认知度越来越高,清真化妆品也得到了许多其他消费群体的认同,未来将呈现持续增长态势,预计2025年全球清真化妆品市场规模将达到520亿美元。三是医药行业,以海湾国家为例,药品与医疗设备超过95%需要进口,预计2018年的市场规模约700亿美元,并且在未来几年,医疗保健市场将以超过10%的增长率增长。
(二)各国争相卡位伊斯兰金融产业。
伊斯兰金融业务已涵盖超过70个国家,伊斯兰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超过2万亿美元,2020年前或将扩展至4万亿美元。目前,全球只有1%的金融资产是符合伊斯兰教法的,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马来西亚是伊斯兰金融最发达的国家,其发行的伊斯兰债券占总发行量的6成。新加坡正积极发展伊斯兰投资基金及伊斯兰保险等。2014年,英国成为首个发行伊斯兰债券的非穆斯林国家。2014年9月,香港首次发售伊斯兰债券,这是全球首批获AAA级评级的政府推出伊斯兰债券。
(三)清真服务产业潜力足。
清真物流业包括清真运输和仓储,主要确保清真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受到其他物品的交叉污染。清真旅游业是指穆斯林对于旅游的行程安排也必须遵守伊斯兰教法,航空餐点安排上必须有穆斯林的餐饮、住宿环境的清洁、不可供应酒精饮品等。近几年各国针对穆斯林旅游型态推出各式的新颖旅游行程,满足穆斯林消费者旅游的需求。
二、对清真产业认识仍有误区
(一)市场太小、不值得投入。
清真产业不仅仅面向穆斯林市场,其绿色、无污染、安全的产品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非穆斯林消费者青睐。目前,全球有57个伊斯兰合作组织成员国,遍布亚非欧及南美洲,多在“一带一路”沿线。此外,在非伊斯兰国家中,印度有约1.8亿穆斯林人口,中国、俄罗斯、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都有过千万的穆斯林。全球穆斯林人口超过16亿,再加上非穆斯林消费群体,全球清真产品的消费者约20亿。根据马来西亚清真产业促进署(HDC)推算,全球清真产业市场规模已达7000亿美元,消费潜能大约为2.3万亿美元。
全球各国对开拓清真市场日益重视。马来西亚清真产业因其政府的支持、传统清真行业的经验、认证系统、清真产品质量等,具有较大的投资合作优势。台湾地区早在2013年即全面规划市场开发,成效显著,包括洽邀外商来台采购、清真食用品展示体验活动、办理清真商机研讨会、鼓励厂商取得清真认证、海外展团活动、市场调查、形象宣传推广活动等。宁夏大力发展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认证、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展示交易和集散的支撑服务体系,在吴忠市建立了国家级清真产业园,还在2014成为国内第一个发行伊斯兰债券的地方政府。
(二)与广东关系不大。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清真产业和广东关系不大,西北省份才应关注。但实际上,广东企业已领跑国内清真产品出口。虽然西北各省区把发展清真产业当作发展本地民族经济的突破口,但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其出口规模不及广东。据中国伊斯兰协会资料统计,目前国内最大的清真食品出口省为广东,有110多家企业,其次为江苏(50多家)、北京(30多家)和福建(20多家),而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的企业却寥寥无几。
三、广东清真产业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
(一)整体实力较弱,缺乏国际竞争力。
由于产业发展机制滞后,缺乏整体规划,难以发挥协同效应,导致我省清真产业规模较小,发展长期处于小、弱、散的状态,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从事清真产业的企业大多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生产方式多为家族式小作坊生产,产品附加值低。以清真餐饮业为例,虽然小作坊式的管理方式能较完整保存清真餐厅的纯粹特色,但却制约了该产业的发展,无法系统化和可复制化。能发挥集群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少,尤其在生产标准化、产品国际化等方面存在弱势,难以带领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二)产业呈现“双重断裂”问题。
我省清真产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呈现“双重断裂”问题。第一个“断裂”是原材料供应链条的断裂,以清真食品业为例,原料是活牛、活羊,但目前农户养畜积极性下降,企业大都到附近省区以各种方法吸纳外部资源,保证生产。第二个“断裂”是销售链条的断裂,不能保证正常生产的企业,由于无法向远端市场持续提供产品,就会被市场销售商遗忘,生产出产品却没有订单,只能流向民间消费市场,即使产品质量好,也难以体现其应有价值。两个“断裂”表明该地的产业链条存在有机衔接上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是广东独有,在全国其他地区也不同程度存在。
(三)缺乏清真认证标准与认证机构单一。
穆斯林国家对清真制品的清真认证(HALAL)要求非常严格,通过认证是进入伊斯兰市场的先决条件。目前全球主流的清真认证系统有4种,其中马来西亚JAKIM是全球最广泛、最权威的清真认证系统。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清真认证标准,宁夏、陕西、甘肃、青海、河南等8省市区加入了统一规范清真食品认证标准进程,广东尚未参与。现阶段,国内清真认证单位缺乏检验标准及进行检测的专业能力,只能单纯从原材料判断食用品是否是清真,但无法检测食用品是否有被污染的嫌疑。
2015年,宁夏清真食品国际贸易认证中心被国家认监委批准为国内首家清真食品认证机构,并与15个国家19家机构建立起了认证结果互认合作关系。2018年4月,由马来西亚首相署伊斯兰教发展局(JAKIM)指定的马中(北京)国际清真商品贸易中心(MCBIHP),正式成为中国独家国际清真认证培训机构。
四、促进我省清真产业拓展对外贸易投资合作的几点建议
广东要贯彻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努力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发挥好战略枢纽、经贸合作中心和重要引擎的作用,开发伊斯兰市场应是题中之义。海丝沿线串连着17个伊斯兰合作组织成员国,其80%的清真产品都依赖进口,沿线国家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一是开展清真出口企业调查。掌握行业发展现状,梳理产品类别和出口流向等,了解企业发展瓶颈和政策障碍。适时推动制定广东省清真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我省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的重点产业和布局。
二是开拓清真国际贸易市场。主动与国内外清真产业商协会、第三方组织对接,包括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中国(国际)清真产业联盟、香港大嘉国际集团、马来西亚清真产业促进署、马来西亚巴生港自贸区国际贸易与清真产业中心等。依托《中国—马来西亚清真认证服务战略合作协议》,鼓励我省清真企业和清真产品集约式走出去,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伊斯兰国家清真国际贸易的互联互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之势。一方面,为企业申请国际主流清真认证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参加国内外专业清真产品展。如马来西亚国际清真展(MIHAS)是全球最大的清真展,广东可组团参展,打响区域品牌。
三是探索对外直接投资清真产业。马来西亚已经在全国成立了20多个清真产业园,在园区投资的厂商不但能取得清真产业促进署对其商品可靠性的背书,对于商品出口到伊斯兰国家也有着极大的便利。
四是率先发展清真产业服务贸易。即便是全球清真产业的领头羊马来西亚,其清真产业依旧侧重在食品类商品的制作与配送,而在制药、医疗、化妆品与旅游、伊斯兰金融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发展幅度还是较为有限。广东可针对清真服务业的特点,如穆斯林喜欢举家出游,不会频繁更换宾馆,对食物和祷告时间有特殊要求,拓展清真产业服务贸易领域,如加强宾馆清真服务、清真认证培训、清真旅游、清真宾馆经营管理等,实现弯道超车。
五是引资引智,培育清真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清真企业,学习借鉴其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管理以及成熟的市场营销模式。用市场化的手段加大现有企业整合力度,并通过土地、项目审批等相关政策调整清真产业和产品结构,改善我省清真企业“小、散、杂、弱”的状况。
六是依托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探索先行先试。通过自贸区这一平台,发展清真产业及建设伊斯兰金融体系,使其成为中国面向阿拉伯国家及伊斯兰世界的,以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为特色的出口加工区、国际贸易中转枢纽和全国性集散中心,探索在所得税、营业税、交易印花税和利息税等相关法例上“先行先试”作出宽免或修改,给予伊斯兰债券、伊斯兰金融一个更为宽松的发展空间。
七是完善清真产业市场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不断扩大境外销售中心网点布局,培育直销市场;建立覆盖全国、连接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销售信息平台;加快清真产业冷链、包装、配送和物流体系建设。成立广东省清真产业研发中心,重点围绕进出口和产业链延长,研究开发清真食品深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根据国际市场需求研发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穆斯林服饰、专用品和日用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专用设备和工艺,加快清真产业技术创新。加强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培养专门技术和市场营销人才队伍。
八是加快推进清真产品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建设。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清真食品质量标准。广东要深入研究制定清真食品屠宰加工、化妆品、保健品、药品、添加剂、配料等相关标准和认证细则,加强同国家民委和国家认监委的沟通协调,争取地方标准升级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同时,争取同更多的伊斯兰国家签订HALAL互认协议,不断提高我省清真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和认可度。
参考文献:
2.“一带一路”战略促进清真产业国际化,中华工商时报2015年5月22日,文雪梅
2.马来西亚清真食品产业国际化发展经验与启示,新月世界2015年第3期,杨海娟 Francois 黄立军
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马两国清真产业合作路径,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8年1月,钟鸣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