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味龙牡汤治疗汗证疗效观察

味龙牡汤治疗汗证疗效观察

  瑛 闫林西   陕西省汉中市中医院(汉中723102)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收敛固涩类中药治疗汗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芪味牡蛎汤(黄芪、五味子、龙骨牡蛎麻黄根浮小麦、)治疗本病88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18%,对照组总有效率77.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 0.01)。结论:本方对汗证有益气养阴,收敛固涩,止汗的功效。

主题词 汗证/中医药疗法  补益剂/治疗应用  收敛固涩/治疗应用  味龙牡汤

中图分类号】           【文章标识码】                【文章编号】   

笔者近3年来,自拟味龙牡汤疗汗证88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68年龄16以上,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8例,男42例,女46例;对照组80例,男38例,女4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相关理化检查均无统计学差异。西医诊断属于:甲亢,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孕期产后、哺乳期,更年期综合征,结核病,慢性心肾功能减退,癌症晚期等虚弱性疾病表现为异常多汗症。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内科学》7版[1],汗证气阴两虚的诊断标准:非外环境而头面,胸背,四肢及全身昼日汗出JJ,动则益甚,或寐中汗出津津,醒后自止,伴咽干口燥,倦怠乏力,气短懒言,便秘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苔干,沉涩,或沉细。年龄在16以上,符合中医汗证气阴两虚诊断,志愿接受本治疗纳入本组范围。排除急性中毒、休克虚脱、过敏体质、酗酒、吸毒等。

治疗方法 两组均按西医之诊断,采用相关西医治疗。对照组加服屏风生脉胶囊[2]浙江天一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33020956规格0.33g,每次3粒,每天3次治疗组加服味龙牡汤黄芪60g,五味子30,龙骨牡蛎各50g,浮小麦麻黄根各20g法:水煎服,每日一剂,11疗程。随症加减:五心烦热,口干甚加生地丹皮石斛、知母、黄柏滋阴清热;眼目干涩,视物昏花加枸杞、菊花、决明子清肝明目;食少纳差便溏加茯苓神曲山楂麦芽健脾消食;汗出肢冷,腰膝痠软,下肢浮肿属阳虚者加附子、肉桂、巴戟等温肾助阳。

  疗效标准 显效:出汗及伴随症状消失有效:出汗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无效:出汗及伴随症状无任何改善。

  统计学方法 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组间、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                     

  治疗结果 治疗组88例,显效52例,有效3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18%;对照组80例,显效28例,有效34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77.5%;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典型病例 略。

  讨 论 中医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奏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一类病症,临床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本治疗只观察常见之自汗盗汗。《素问·宣明五气篇》载“心为汗”,《素问·阴阳别论篇》载“阳加于阴谓之汗”。前人有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之说,系一般规律,但不能一概而论,临床上往往是气血阴阳杂致。用益气养阴,收敛固涩,调摄止汗法,自拟味龙牡汤:方中黄芪为君药,益气固本,调摄止汗;五味子为臣药,滋阴生津,敛汗固涩;佐麻黄根,浮小麦敛汗固表;使龙骨,牡蛎增强收敛固涩之功,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收敛固涩,止汗的功效。本方中黄芪,麻黄根,牡蛎三味组合实为牡蛎散,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八》[3]载:治诸虚不足,及新病暴虚,津液不固,体常自汗,夜卧即甚,久而不止,赢瘠枯瘦,心悸易惊,短气烦倦。近代药理研究[4]黄芪,五味子通过改善中医症候群,多途径、多环节逆转机体的病理状态以调节阴阳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疾病康复。此法疗效显著,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有效治疗各种急慢性病引起的异常多汗证。



参考文献

[1] 田德禄,蔡淦.中医内科学[M].7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141-147.

[2] 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三册[M].WS3-B-0594-91.

[3] 陈师文等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卷[M].政府编制,宋代·公元1151

[4] 钱韦丹.黄芪药理作用研究[J].临床研究.2015.9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