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状态48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状态48例临床分析

  

(辽宁省新民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脑卒中作为一种发病率和致死、致残率高的脑血管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脑卒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病发症之一,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影响病程、延缓康复,增加脑血管病的致残率、病死率,给患者本人、家属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为探讨其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有效干预治疗,我们对近3年来收治的48例急性脑卒中后出现抑郁状态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CT或头MRI证实。发病72小时内入院。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39-78岁,平均60.5岁;其中缺血性脑卒中38例,出血性脑卒中10例;首发脑卒中26例,2次或2次以上脑卒中22例。排除意识障碍、严重混合型失语、构音障碍、耳聋、痴呆等不能配合查体及其他脑器质性病变患者;住院时间短未满7天;病情进展加重于发病两周内死亡患者;有肿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疾病等患者。全部患者既往均无精神类疾病病史。

1.2方法   于入院后第3-7天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分别于住院(第3天)第7天、14天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17项版本和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评定患者的抑郁症状及严重程度,其中符合DSM-IV-PSD症状标准的患者,于2周后复评,若两量表评分均 ≥7,则诊断脑卒中后抑郁。HAMD总分<8分为正常,8~17分为轻度抑郁,8~14分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

1.3 结果 48PSD患者,其中1例为重度抑郁,10例为中度抑郁,37例为轻度抑郁。重度抑郁1例为男性,年龄73岁;中度抑郁男5例,女5例,平均年龄65.3岁;轻度抑郁男19例,女18例,平均年龄63.2岁,抑郁程度在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脑卒中部位:大脑半球14例(29.2%),额、颞、顶受累6例(12.5%),脑干2例(4.2%),丘脑11例(22.9%),基底节区15例(31.3%)。既往病史及伴发疾病:伴有高血压病史42例(87.5%),冠心病病史20例(41.7%),糖尿病病史8例(16.7%),伴有高脂血症35例(72.9%),PSD患者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13例(27%);中学文化程度15例(31.3%),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20例(41.7%)。

2 讨论

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失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里负担,易产生情绪低落、焦虑、睡眠障碍、主动性差等抑郁情绪。PSD的发生率占脑卒中患者的25%~60%1。贾艳滨等依据CCMD-2-R、结合HAMD老年期抑郁量表对脑卒中后的62例病人进行评定,发生率为67.4%2 目前认为,脑卒中后的心理应激障碍是PSD的主要原因,由于脑卒中患者躯体功能不同程度的障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由完全独立突然陷入被动状态后对现状的适应困难3。有研究4推测,造成这一相关性的可能原因为,严重的残疾可能因为脑卒中的病灶面积大,可能累及情感调节相关的脑组织。脑卒中与PSD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目前研究5脑卒中直接损害了与情绪相关的神经传导环路导致抑郁。去甲肾上腺素能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胞体位于脑干,其轴突通过丘脑及基底节到达额叶皮质。病灶累及以上部位可影响此神经通路,使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含量减少而导致抑郁。关于高血压患者脑影像学的研究6报道,血压与弥散张量成像发现的前扣带回、额叶-纹状体、额颞区白质的完整性成负相关;其损伤可能是高血压患者发生抑郁的解剖学基础。高血压所致脑卒中可能导致脑皮质-纹状体-边缘网络结构损伤,增加对PSD的易感性。有报道认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PSD有关7,低齡、男性和文化程度高者易出现抑郁。本组资料显示文化程度越高,其抑郁发生率明显增高,而不同的性别、年龄的PSD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加,PSD随之增加,临床治疗脑卒中同时应重视PSD的诊断,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必要时及时给予药物干预,增强患者信心,降低患者身心健康伤害,改善预后。

参与文献

1 吕路线,宋景贵,卢红,等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的血浆脑脊液单胺类神经递质测定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31:29-32.

2] 贾艳滨,周连璋,首发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8243:6.

3Hackett ML,Yapa C,ParagV,et al.Frequency of depression after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observational strdiJ.Stroke,2005,36:1330    4Carote A,Berney A, Aybek S,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predictors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J.Neurology,2005,64:428.

5]籍玉红,宋景贵.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自主神经功能及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相关性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720:426.

6Hoptman MJ,Gunning-Dixon FM,Murphy CF,et al.Blood pressure and white matter integrity in geriatric depressionJ.J  Affect- Disord ,2009,115:171.

7]龙 洁,刘永珍,蔡焯基,等,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3:145-148.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