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治疗犊牛腹泻的方法应用
李廷全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畜牧兽医局 734200
关键词:治疗 犊牛腹泻 方法应用
内容摘要:犊牛腹泻(又称犊牛下痢),是犊牛出生后不久因为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以及某些病毒(比如细小病毒)等引起的肠炎及下痢患病的犊牛主要表现症状为:出现腹泻,体温升高,粪便中含有大量不消化的饲料或凝乳块,严重时粪便腐臭,带有组织碎片及血凝块。患犊常因脱水和毒血症而造成死亡。,
随着我县草畜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牛养殖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各种疾病的防治等,养殖户也在各个环节也都引起了注意,但是一些疾病的发生率还是在不断上升,如犊牛腹泻的病例呈上升趋势,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了犊牛早期的生长发育和后期生产性能的发挥。
犊牛腹泻(又称犊牛下痢),是犊牛出生后不久因为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以及某些病毒(比如细小病毒)等引起的肠炎及下痢;或由于哺乳器不清洁,舔食污物,寒冷刺激,人工喂乳时牛奶过凉,饲喂过饱,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等,也可能引起犊牛的腹泻。患病的犊牛主要表现症状为:出现腹泻,体温升高至39-40摄氏度,食欲下降,精神不振,粪便中含有大量不消化的饲料或凝乳块,严重时粪便腐臭,带有组织碎片及血凝块。患犊常因脱水和毒血症而死亡。 1.病因。多因母牛产后瘀血未尽,恶露延久不净,或外感热邪,以致热毒注入血脉,传之于乳,犊牛食后,热积胃肠。或因饲养管理不善,犊牛外感风寒,或饮污浊冷水,寒湿入侵脾胃,而引起寒泻。腹泻日久,迁延不愈,致使脾胃虚弱,亦可成为成虚泻。 2.症状。犊牛腹泻是指新生 10 日龄左右犊牛所发生的急性腹泻,患牛临床表现精神沉郁,高热,腹胀,腹痛,废食,呼吸短促。粪便恶臭,发黑,间或混有血丝气泡。急性患畜大量水泻,呈进行性脱水,酸中毒症状
3.预防。
(1)改善干奶母牛饲养,合理搭配日粮,增喂青干草和维生素A,限喂精料。预产前母牛,接产、助产都要用1%“新洁尔灭”消毒。
(2)圈舍、器具经常消毒,牛舍地面及运动场每星期喷洒消毒1次,饮食卫生,注意对排泄物的处理和病牛的隔离。减少环境因素刺激,增强犊牛抵抗力,保证喂乳时间在1.5小时左右,泌乳量按50毫升/千克体重,间隔6小时左右。
(3)精心哺育幼犊,坚持喂鲜奶,喂奶要“四定”,即定时、定量、定温、定饲养人员。饲养人员要做到“三看,即看食欲、看粪便、看精神。
4.治疗。犊牛腹泻可分为毒热泻、寒湿泻和伤乳泻等证型。(1)毒热泻。病因:热毒积于胃肠所致。主要症状:泻粪如稀糊状,色黄或混有血液,粘滞而腥臭。患犊有时起卧,回头看腹。口色赤红,舌苔黄腻,脉沉数而涩。鼻镜干燥,气促喘粗。治则:清热解毒,涩肠止泻。方药:葛根、黄连、黄芩各15 g。乌梅( 去核)、诃子、姜黄各12 g,地锦草、车前草各30 g,甘草8 g。水煎服。泻下带血者加金银花、白头翁、马齿苋、地榆炭;腹痛甚者,加白芍。或用乌梅散加减:诃子20g,乌梅20g, 槐花15 g, 地榆12 g, 黄连9 g,水煎服。连用两挤。
(2)寒湿泻。病因:寒湿侵袭脾胃所致。主要症状:粪便稀薄,色白或由于采食草料而呈黄绿色。患犊形寒肢冷,耳鼻发凉,肠鸣如雷。口色淡白,脉沉迟或沉涩。治则:温中散寒,燥湿利水。 方药:苍术、厚朴、陈皮、干姜、白术、泽泻、茯苓、猪苓各10 g,甘草5g,诃子5 g。水煎服。或用下方: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白术各9 g,炙甘草、煨姜各15 g,红糖15g,水煎服。连用两挤。
(3)伤乳泻。
病因:乳食不化,积于胃肠所致。主证:粪便稀糊状,色灰白,混有凝乳块或末消化的食物。肚腹略有胀满。口色稍红,舌苔厚腻,脉沉滑。治则:消食导滞,涩肠止泻。
方药:神曲、山植、麦芽各10 g,枳实、厚朴各6g,诃子、乌梅各9 g,水煎服。 5、护理。怀孕母牛应饲喂营养丰富的草料,以使胎儿健壮发育,抗病力强。注意哺乳期母牛的饲养管理,确保的母乳的质量;犊牛在饲喂或人工哺乳时应注意清洁,并防止过食,冬季应注意防寒保暖,地面多铺垫草保持干燥。病犊牛应与健康的犊牛隔离饲养。 总之,奶肉牛养殖技术中各种疾病的控制与牛场的饲养管理、防疫、人员的消毒管理、意识等方面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