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县油茶高效生态栽培初探

都昌县油茶高效生态栽培初探

余买松

江西省都昌县苏山乡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

邮编332624

 

摘要:茶油素有“东方橄榄油”的美誉,都昌县紧紧依托丰富的山林资源优势,把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作为生态扶贫、产业扶贫的重要举措,从种植面积、低改油茶林、建设油茶基地、提供技术服务等方面入手,引导油茶产业朝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本文从油茶高产、高效、生态栽培角度入手,结合油茶生长习性及气候条件、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县油茶高产、高效、生态栽培模式。

关健词: 油茶  高效生态  整形修剪   病害

茶油素有“东方橄榄油”的美誉。茶油内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维生素E等,长期食用对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食疗作用。都昌县紧紧依托丰富的山林资源优势,把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作为生态扶贫、产业扶贫的重要举措,在制定发展高产油茶产业”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从种植面积、低改油茶林、建设油茶基地、提供技术服务等方面入手,鼓励村民流转山地,建立高产油茶基地、高产油茶苗圃基地、高产油茶种植示范点,引导油茶产业朝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目前,我县油茶面积已达到1600h㎡,预计今年油茶籽产量将达到50多万kg,带动2000多名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但是目前油茶发展仍有许多难点,如种苗良莠不齐、栽培技术粗放、技术服务不到位等。为此我县开展“都昌县油茶高效生态栽培技术”探索,经几年试验示范成绩显著,具体技术如下:

1、都昌县气候条件对油茶生长的影响

油茶属于茶科、茶属常绿灌木(或乔木),其栽培环境需求总体上喜温怕寒,平均年气温变化区间为14-21℃,对花期的温度要求较为稳定,平均为12-13℃,油茶种植应该选择在海拔800m 以下,坡度25°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土层1m 以上,土壤ph值5~7 之间的红壤、黄红壤,忌粘性土。而都昌县位于江西省北部,东经116°2′24″至116°36′;北纬28°50′至29°38′,以丘陵和滨湖平原为主,最高海拔647.1米,年际平均气温为17.1℃,年平均活动积温为5800∽6500℃。都昌地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且受鄱阳湖大水体影响,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热量丰富、结冰期短、无霜期长,对油茶高产栽培条件非常有利。

2、 油茶高效生态栽培技术

2.1   山地选择及整地

新建茶园一般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山地红壤、黄棕壤为好,PH值在5∽5.6的微酸性土壤;选择海拔500m以下,阳光充足的阳坡和半阳坡,林地坡面以南向、东向、或东南向为好,以坡度25度以下的中下坡为宜。在造林前3∽4个月整地,并清除造林地上的杂草和灌木等植被。整地可根据地形坡度大小,采用全面整地、水平阶梯整地、斜坡带整地和穴状整地等。种植穴规格为60*60*60㎝,定植前每穴放0.5∽1.0㎏45%硫基复合肥或5∽10㎏农家肥与表土混合填入穴中,农家肥应在发酵腐热后在造林前一个月施用,回填土高出地面10∽20㎝,待下雨或浇透水沉降至地表后栽植油茶苗。

2.2   多品种混栽 行间错位密植

油茶为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自然授粉率、坐果率低。我县采取“多品种混栽,行间错位密植”的栽培模式,增产效果非常明显。按株行距2mx3m种植,即1665株/h㎡,种植时也可根据地形、坡度和光照强度适当调整种植密度。种植两行间对位的植株错开种植,形成行间种植植株呈三角形布置。在品种选择上,我县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有:长林系列长林3号、4号、7号、27号、40号等、赣抚系列赣抚20以及湘林系列湘林104、湘林104、湘林xlc15、湘林xlj14等。在栽培过程中,一般选择3∽5个开花、授粉等物候期相亲、亲和率强、花粉数量多、花粉质量好、丰产性强的优良品种混合配置栽培。

2.3   苗木要求及栽植方法

建园苗木一般选用两年生嫁接容器苗或轻基质苗为好,要求顶芽饱满、根系完整、无病虫害。移栽时将茶苗放入穴中,使之根系舒展,栽后踩实,做到“三埋三踩一提苗"。略微深栽,浇透定根水,用松土将基茎部分堆成馒头型,防止雨季私水死苗。

2.4     中耕除草

新栽油茶通过加强管理可促进成活率,造林的头三年,每年中耕除草2次,分别在春末夏初和秋季进行。主要是松土、除草、扩穴方法使其逐步连成带;到第三年后,一般采取“3年一大垦,1年一中垦"的方法,冬季开垦深度为20∽25㎝,并要起伏大。夏垦是为了及时消灭杂草、切断土壤毛细管、增加土壤透水性能及蓄水能力,因此夏季开垦深度为10∽15㎝为宜。我县大力推广微型旋耕机进行中耕、除草、施肥技术。促进茶农节本增收。

2.5   合理施肥、适时间作

油茶施肥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N、P、k要配合使用,幼年期以营养生长为主,施肥比例为N:P:k为1:0.3:0.4,盛果期N、p、K比例为1:1∽2:2∽3。肥料用量的多少应视土壤肥力状况、树龄大小、树势大小、树势强弱和油茶所处生长发育阶段以及当地状况而定。一般冬季、春、夏季施追肥的比例为5:3:2。合理间作、套作可以增加茶农收入,同时也可以减少杂草危害。一般以矮杆中药材为主,以耕代抚,间种作物距树兜的距离在50㎝以上,冬季结合深垦种植绿肥进行土壤改良。

2.6   整形修剪

新栽油茶当树高70∽80㎝时定干,第二年保留3∽4个强壮、方向均匀的分枝作主枝;第3∽4年,在继续培养主枝,同时将其上的强壮春梢培养二级侧枝群。前3年不保留花蕾,加快树冠形成。4∽5年后,按照“因树修剪,因枝造型,剪密留稀,去弱留强,大年轻剪,小年重剪"的原则。使林内通风透光,增大结果面,提高产量。

2.7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油茶病害有炭疽病、软腐病,危害时会引起油茶大量落叶,严重时可导致整株死亡;只需根据病害发生特点,定期喷洒0.5%波尔多液、25%咪鲜胺500∽1000倍液在春季新梢生长时喷施1次,发病严重的,每隔7∽15天再补喷1次。虫害主要有油茶毒蛾、油茶尺蠖、茶蓟马、茶橙瘿螨等害虫,可用20%甲氨基阿维菌素甲酸盐、75%辛硫磷、20%阿维螺螨脂、烯啶虫胺等药剂进行防治。在进行化学防治的同时,大力推广物理机械、性引诱剂、微生物病虫防治手段,效果明显。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