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的调查

张家口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的调查

 

张慧 ,商炜娜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张家口 075000

 

[摘要] 目的 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健康行为的问卷调查,为学龄前儿童口腔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选取500名张家口市在园学龄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由其父母填写,收集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以及不同学历层次父母对孩子口腔保健就医行为等的影响信息,应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学龄前儿童性别、父母文化程度等。结论 学龄前儿童男童口腔健康行为较差,学历层次低的家长对口腔健康行为认识不足,应针对家长开展口腔健康行为的宣传教育。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问卷调查;口腔卫生习惯;就医行为

 

 儿童口腔问题不仅关系其日常生活、心理健康,也影响其全身健康及生长发育[1]。口腔健康行为的正确与否都可直接影响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儿童口腔健康的关注在不断提升。本次调查就河北省张家口市8所幼儿园共500名学龄前儿童及其父母展开问卷调查,总结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习惯与性别的比较,以及不同学历层次的父母对孩子口腔保健就医行为的影响,针对学龄前儿童在口腔健康行为中的不足进行教育宣传,以更好地促进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为进一步制订口腔保健工作提供科学指导,详细研究内容以及问卷调查结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河北省张家口市3~6岁学龄前儿童,在全市随机抽取8所幼儿园,对抽中的每所幼儿园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每所幼儿园抽取4个班,共抽取500名在园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女童270名,男童230名,女童:男童=1.17:1,年龄范围为3~6岁,采用预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对这些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为保证问卷调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特把问卷发放给学龄前儿童家长,由家长按实际情况填写。

1.2 方法  问卷调查参照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问卷[2],采用自行设计的《3~6岁儿童口腔健康行为调查问卷》,项目设置方式为选择题作答,作者本人担任问卷调查员,调查时由作者向家长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解释调查内容的含义和要求,对随机抽取的500名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信息( 孩子性别、年龄;家长学历、职业等) ;口腔健康行为知识(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就医行为等) 。调查问卷于2018年12月13日发放,12月16日收回,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95份,回收率为99.00%;将内容自相矛盾和存在缺失值的问卷进行剔除后,得有效问卷486份,问卷有效率为98.18%。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对搜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间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方法,设定检验水准a=0.05,以P0.05认为资料间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习惯正确率与性别的比较  

比较男童和女童口腔卫生习惯的差异性,进行c2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女童每次刷牙方式、每天刷牙次数≥2次、每次刷牙时间≥3分钟、餐后漱口、刷牙时刷舌头这些口腔卫生习惯正确率均高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刷牙时是否需要父母协助的比例以及口腔卫生习惯中使用牙膏情况不会因性别不同而产生差异(P>0.05) 见表1。

表1  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准确率与性别的比较【例(%)】

口腔卫生习惯

 

男n=220(%)

女n=266(%)

c2

P

刷牙方式

正确

116(52.73)

164(61.65)

3.929

0.047

 

错误

104(47.27)

102(38.35)

 

 

每天刷牙次数

≥2次

125(56.82)

178(66.92)

5.231

0.022

 

<2次

95(43.18)

88(33.08)

 

 

每次刷牙时间

≥3分钟

98(44.55)

150(56.39)

6.761

0.009

 

<3分钟

122(55.45)

116(43.61)

 

 

餐后漱口

176(80.00)

232(87.22)

4.656

0.031

 

44(20.00)

34(12.78)

 

 

使用牙膏

210(95.45)

248(93.23)

1.094

0.295

 

10(4.55)

18(6.77)

 

 

刷牙时刷舌头

52(23.64)

98(36.84)

9.841

0.002

 

168(76.36)

168(63.16)

 

 

父母协助刷牙

128(58.18)

160(60.15)

0.193

0.661

 

92(41.82)

106(39.85)

 

 

 

2.2 不同学历层次的父母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就医行为的影响  

本次调查中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层次的父母41.67%关注儿童口腔健康,57.78%带孩子看过牙病,18.89%定期为孩子进行口腔检查,78.89%在孩子牙疼时会及时就医,41.11%的父母带孩子做过患牙治疗,13.33%带孩子做过窝沟封闭,40.00%了解窝沟封闭好处,以上这些方面均明显高于专科学历以及高中及以下学历的父母,并且随着学历增高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就医行为的影响越正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学历层次的父母都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就医行为的影响

就医行为

 

高中及以下

n=184(%)

专科

n=122(%)

本科及以上

n=180(%)

c2

P

关注儿童口腔健康

43(23.37)

44(36.07)

75(41.67)

14.255

0.001

 

141(76.63)

78(63.93)

105(58.33)

 

 

带孩子看过牙病

58(31.52)

58(47.54)

104(57.78)

25.657

<0.001

 

126(68.48)

64(52.46)

76(42.22)

 

 

定期口腔检查

10(5.43)

16(13.11)

34(18.89)

15.309

<0.001

 

174(94.57)

106(86.89)

146(81.11)

 

 

孩子说牙疼时及时就医

116(63.04)

87(71.31)

142(78.89)

11.101

0.004

 

68(36.96)

35(28.69)

38(21.11)

 

 

做过治疗

48(26.09)

40(32.79)

74(41.11)

9.264

0.010

 

136(73.91)

82(67.21)

106(58.89)

 

 

做过窝沟封闭

4(2.17)

12(9.84)

24(13.33)

15.558

<0.001

 

180(97.83)

110(90.16)

156(86.67)

 

 

了解窝沟封闭的好处

44(23.91)

26(21.31)

72(40.00)

16.310

<0.001

 

140(76.09)

96(78.69)

108(60.00)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习惯正确率较低,尤其是男童的口腔卫生习惯不容乐观,其正确率明显低于女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尤其在刷牙时是否刷舌头,存在极为明显的差别,这与男童活泼好动有关。调查显示,孩子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的养成依赖于父母的引导,高中及以下学历层次的父母23.37%关注孩子的口腔健康,31.52%带孩子看过牙病,5.43%会定期带孩子做口腔检查,63.04%的父母在孩子说牙疼时及时就医,26.09%的父母带孩子做过患牙治疗,2.17%的父母带孩子做过窝沟封闭,23.91%的父母了解窝沟封闭的好处,这些数值分别低于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层次对孩子口腔健康就医行为的影响,可见学历层次低的父母对孩子口腔保健的就医行为欠缺,给孩子的正向引导作用较差,难以做到实时叮嘱、监督,没有意识培养孩子养成正确的刷牙方式、刷牙次数、刷牙时间、餐后漱口、刷牙时刷舌头等口腔卫生习惯,孩子患有牙病时没有及时就医,认为学龄前儿童不需刷牙,乳牙迟早会被替换,对孩子的口腔问题重视不足,未能科学采取窝沟封闭、使用含氟牙膏、定期专科检查等预防措施,久而久之忽略乳牙的保健,导致孩子患口腔疾病的概率高于父母学历层次高的孩子。

分析结果显示男童的口腔卫生习惯较女童差,男童较女童活泼好动,自律性差,父母在叮嘱、监督男童刷牙时更要用心。虽然大多数父母觉得学龄前儿童已有足够能力自己刷牙,但此时的儿童常尚未完全掌握刷牙方法,加上孩子自律性差,因此,这里需强调,家长必须继续帮助孩子刷牙3]。家庭是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本身的口腔保健意识、知识和行为对儿童也有很大的影响4]。学历层次高的父母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就医行为的正面影响力要大,其原因是随着父母文化程度的提高,父母会有更多途径获得口腔保健知识,对孩子的口腔健康更加重视[5],学历层次低的父母对孩子口腔保健就医行为等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这表明性别、家长文化程度是张家口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形成的影响因素。

随着学龄前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家长对口腔卫生行为的认知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能真正做到定期检查的家长很少,此结论与翁金龙等6]《口腔卫生宣教和强化刷牙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的影响》的研究结果一致,针对张家口市当前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的调查结果,需进一步加强宣教和指导,在今后的口腔健康教育中,应针对于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开展多层次的全面的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7]。建议幼儿园邀请口腔专业人士对学龄前儿童及其父母进行口腔健康行为讲解,尤其对口腔卫生习惯和口腔保健就医行为欠缺的低学历层次男童父母要给予耐心讲解。学龄前儿童正确的口腔健康行为形成,有赖于父母的教育和重视,父母对口腔健康的正确认识正确与积极的就医行为对孩子口腔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正面影响。让孩子养成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让父母对孩子的口腔保健有正确的认识和帮助,定期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为孩子终身的口腔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秋忠,曾晓娟.儿童口腔健康促进模式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4):511.    

2]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调技术指导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30.

3] 葛立宏.主编儿童口腔医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37.

4] 徐轶虹,江长缨.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保健干预效果研究[J].护理学报,2013,20(12):70 .

5] 陈玉梅,烟台市芝罘区小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4,30(16):2284-2286.

6] 翁金龙,凌广慧,徐天婷等.口腔卫生宣教和强化刷牙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的[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3,27(4):193-195

7] 许小萍,王瑞.深圳市罗湖区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及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10,4( 7):95-97.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