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在医学生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感恩教育在医学生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刘琴 张圆 陶二存

 

【摘要】目的 探讨对临床实践阶段的医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效果。方法 从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临床及护理专业)中,选取10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50名(A组),对照组50名(B组)。实验组在临床实践期间常规临床实践教学基础上给与感恩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实践教学。结果 实验组实施感恩教育后,感恩情绪水平、带教满意度、临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习结束时实验组的临床专业理论知识考核成绩,较对照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医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对其临床实践有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感恩教育;临床实践;医学生

 

1 感恩教育现状探讨

1.1 定义阐述

感恩是人类独有的情感特质,是指个体用感激情绪了解或回应他人的恩惠或帮助而使自己获得积极经验或结果的一种人格特性。感恩有助于增强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1],是当前积极心理学的热点课题。感恩作为一种性格特征和情绪状态的综合体,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功能[2]。感恩对于个体幸福感具有独特的预测作用, 中介模式和调节模式两种理论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解释[3]。有报道,感恩对促进睡眠、减少负性情绪、增强心理应对等具有积极作用[4]

感恩教育,是教育工作者运用一定的方法与手段,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对医学生实施感恩教育能够引导医学生自省,增强其感恩意识,为其临床实习和工作做好思想铺垫,增强其自我效能感,使其能对病人对工作回馈

以感恩的目光,培养医学生高尚的医德,为医学院校开展德育教育提供参考。所以可以将医学院校学生感恩教育界定为是医学院校为适应社会的医德要求,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开展各种感恩教育活动,使感恩认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5]

1.2 感恩教育研究现状

 

国内外关于感恩的相关研究显示,感恩是个体成长和适应逆境的重要心理弹性保护因子,其以良好心境为基础,具有可测量、可干预等特征。

国外:(1)感恩与生理健康: Wood等研究发现,感恩可引发积极睡前认知,提升个体睡眠质量和数量,减少睡眠潜伏期[4]。(2)感恩与心理健康:Wood等研究发现,感恩与个体抑郁症状及抑郁特质倾向呈显著负相关[4];Johnson等研究发现,感恩可增强个体对逆境的调节和适应能力[6]。(3)感恩与社会健康:Kendler等研究发现,感恩不仅可增强人际关系,也有利于群体内人际关系联接和提升相互满意度[7]

国内:我国目前还处于对感恩心理的初步探索阶段,心理学研究专家喻承甫做过青少年感恩的现状研究[8];护理学者杨芳做过调研表明感恩情绪对促进慢性病患者健康状况有积极作用[2];心理学研究专家喻承甫曾论证感恩水平与个体幸福感呈正相关性[3]

在感恩教育方面,教育学者田静等通过研究提出了针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方法:提高大学生对感恩内涵的认识;提高大学生对感恩形式的认识;提高大学生对感恩重要意义的认识;变理论教学为多样化的实际行动[9]。医学教育学者杨晓莉对加强医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建议进行过研究[10]

国内外关于感恩的相关研究显示,感恩是个体成长和适应逆境的重要心理弹性保护因子,其以良好心境为基础,具有可测量、可干预等特征。

1.3 在临床带教中实施感恩教育的意义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临床实践为主,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环节。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医学生的培养质量,影响其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能力。但是,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临床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保证和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是当前教学管理工作者面临的挑战[11]

目前对于医学生的感恩教育还比较局限于在校阶段,鲜有针对临床实践阶段医学生的感恩教育研究。对于临床实践这一特殊阶段的医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将更具价值。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从进入云南省肿瘤医院实习的医学生(临床及护理专业)中,选取10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50名(A组),对照组50名(B组)。每批研究对象干预周期为一个月。实验组在临床实践期间常规临床实践教学基础上给与感恩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实践教学。

2.2 研究方法

对实验组进行感恩教育干预的具体措施包括:鼓励研究对象进行感恩记录,指导其定期记录自己体会到的感恩事件[12],列出想感谢人的清单或记录感恩日记;鼓励研究对象沉思比感恩事件更广泛的积极生活经历;主动和研究对象沟通,鼓励其在交谈中主动表达感恩情绪,鼓励每个研究对象至少写一篇感谢信给自己认为最需要感谢的人,并大声朗读出来[13]

研究流程如下:

 

 

 

 

 

 

 

 

 

 

 

 

 

 

 

 

 

 

 

 

 

 

 

 

 

 

 

2.3 资料收集与处理

在每批实习生实习结束时,测量两组研究对象的感恩情绪水平、实习满意度、实习考核成绩等指标。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9.0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感恩情绪水平及实习满意度用百分率(%)的形式表示、实习考核成绩用平均分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两组研究对象的感恩情绪水平比较(见表1):

1 两组医学生感恩情绪水平比较

 

入组前平均感恩情绪水平(%)

一个月后平均感恩情绪水平(%)

P值

对照组

84.3

84.1

p>0.05

实验组

83.9

97.5

p<0.05

P值

p>0.05

p<0.05

 

 

由表1可见,对照组入组前与一个月后的感恩情绪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实施感恩教育干预一个月后,感恩情绪水平较入组前明显提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一个月后水平值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两组研究对象实习结束时对带教方法满意度比较(见表2):

2 两组医学生带教满意度比较

 

研究对象对带教的平均满意度(%)

对照组

90.1

实验组

99.8

P值

p<0.05

 

由表2可见,在实习结束时实验组对临床实践教学的带教方法满意度,较对照组满意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两组研究对象实习结束时的临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见表3):

3 两组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临床操作技能考核平均成绩(分)

对照组

90.5

实验组

97.8

P值

p<0.05

 

由表3可见,在实习结束时实验组的临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较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 两组研究对象实习结束时的临床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比较(见表4):

 

 

4 两组医学生临床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比较

 

临床专业理论知识考核平均成绩(分)

对照组

92.7

实验组

93.1

P值

p>0.05

 

由表4可见,在实习结束时实验组的临床专业理论知识考核成绩,较对照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4.1 通过对两组研究对象以上指标的比较分析,发现实施感恩教育的实验组医学生的感恩情绪水平、带教满意度、临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临床理论考核成绩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证实对医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对其临床实践有促进作用。

4.2 总结

    本课题着眼于对于医学生临床实践中感恩教育的应用研究,帮助医学生在医患纠纷矛盾突出的当今社会,建立良好的感恩情绪,增强医学生的社会归属感,增强其作为公民的责任,使其更善意更忠诚。帮助医学生心怀感恩,敬畏生命,更好协调医患关系,促进医患和谐。培养医学生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学会敬畏生命、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帮助医学生完成从学生到医务工作者的过渡,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研究中总结形成的了一套具有临床实践教学应用前景的感恩教育体系:

1)研究对象列出需要感谢的人的清单。

2)指导研究对象进行感恩记录,如定期记录自己体会到的感恩事件。

3)指导研究对象写感恩日记。

4)指导研究对象沉思比感恩事件更广泛的积极生活经历。

5)与研究对象沟通,鼓励其在交谈中主动表达感恩情绪,鼓励每个研究对象至少写一篇感谢信给自己认为最需要感谢的人,并大声朗读出来。

4.3 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4.3.1本研究因选取样本包含临床及护理专业的实习生,因不同专业基础教育及医学人文教育程度不一,一并入组可能带来样本内偏倚的产生,尽量入组同种专业的医学生可避免此偏倚。

4.3.2一个月的实施周期相对较短,感恩教育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这也是本次研究结果中临床理论考核成绩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的原因,临床理论成绩决定与于长期的学习积累,而并非瞬间的激励与爆发。在今后的感恩教育研究中,我们应将感恩教育贯穿于临床实践的整个过程并延续到入职培训中。

 

参考文献

[1] Emmons RA,Crumpler CA.Cratitude as a human strength: appraising the evidence[J].J Soc Clin Psychol,2000,19(1):56-69.

[2]杨芳,刘晓红.感恩情绪研究对我国慢性病患者健康促进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1145-1147.

[3] 喻承甫,张卫,李董平,等.感恩及其与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10, 18(7):1110-1121.

[4] Wood AM,Joseph S,Lloyd J.Gratitude influences sleep through the mechanism of presleep cognitions[J].J Psychosom Res,2009,66(1):43-48.

[5] 崔赛,刘东玲,向梦思,等.感恩教育对医学生感恩意识的作用及意义[J].护理研究,2014, 28(9):3438-3439.

[6]Johnson J Gooding PA ,Wood AM. Resilience as positive coping appraisals: testing the schematic appraisals model of suicide (SAMS) [J]. Behav Res Ther, 2010,48(3):179-186

[7] Kendler KS, Liu XQ, Gardner CO, et al. Dimensions of religiosity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lifetime psychiatric and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J]. Am J Psychiatry, 2003,160(3):496-503

[8]喻承辅,吴慧婷.青少年感恩的现状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4):444-445

[9]田静,宋翠荣,张海峰.浅谈大学生感恩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11, 29(10):17-18.

[10]杨晓莉.医学生感恩品质现状及感恩教育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 35(23):3547-3549.

[11]苏会璇,周惠萍.优化实践教学管理提高临床教学质量[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4, 31(1):105-107.

[12] 王艳梅.积极情绪的干预:记录愉快事件和感激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9, 32(3):598-600.

[13] 江雪华,申荷永.积极心理学在心理评估与干预中的运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1):99-101.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