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住院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
马培灵 武瑛 孙雨亭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降低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2017.1.1-2017.3.31科室入院230人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调查分析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和低血糖的发生率,将 2017.4.1-2017.6.30我科收治糖尿病患者246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防治低血糖的预防措施,比较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和低血糖发生原因。结果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糖尿病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住院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及提高患者防治低血糖知晓率,最终降低患者疾病风险,使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糖尿病; 低血糖预防措施;低血糖发生率
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中常见的急性并发症,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在治疗过程中易发生低血糖反应,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轻者尚可自行救助,重者需要立即救治,否则危及生命,影响了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诱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加剧慢性并发症进程。我科每年收治糖尿病患者中,发生低血糖现象普遍存在,低血糖防治知识基本缺乏。为了更好的降低患者疾病风险,提高血糖达标率,我科已有效降低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生。我科根据低血糖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取得成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17.1.1-2017.3.31在院糖尿病患者230人纳入研究,为对照组其中男126人,女104人,年龄61.92±12.00岁,住院天数12.98±3.28天,收集2017.4.1-2017.6.30在院糖尿病患者共246人,为观察组,其中男153人,女93人,年龄61.88±12.58岁,住院天数12.89±4.35天,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患者认识能力和管理能力低下,家属和患者均不愿意配合研究的患者。收集纳入研究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和低血糖发生原因。
1.2.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我院特点,给予如下护理干预
1.强化健康教育指导,教育方式为小组集体教育和个体化教育相结合,共性问题每天下午4:00-4:30集体教育,如低血糖的症状,常见诱因、防治方法等给予集中教育,集中教育时让患者充分讨论。个体化健康教育,要求床位护士每天评估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和教育效果,及时更改教育计划,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习惯做好针对性指导。让患者认识到低血糖的危害及时监测指尖血糖,提高患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效能。
2.特殊病人初次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给予警示标志直到病人建立良好的习惯。床边悬挂胰岛素标示卡,指导患者注射胰岛素后及时进餐,每天三次督促检查病人胰岛素注射情况,血糖监测情况。
3.护士协助患者记录注射胰岛素时间、进餐时间、检测血糖时间、及时督促患者按时注射胰岛素,按时进餐,按时监测血糖。
4.饮食干预:床头放置糖尿病饮食标志,房间留有食堂订餐电话,患者床头和护士站常规备糖果饼干,防止因家属送餐不及时导致低血糖。
5.运动干预: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运动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6.患者出现低血糖后要及时和患者、医生查找低血糖原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如减少胰岛素注射,增加进食量,减少运动等。
7.评估有低血糖风险的患者,要床头交班,经常巡视,必要时监测夜间血糖。
8.胰岛素小剂量开始,减少胰岛素注射次数。有低血糖者,及时督促医生减少胰岛素量。当血糖在以下范围及时通知医生:①空腹血糖≥12mmol/L或≤4mmol/L ②餐后血糖≥16mmol/L或≤6mmol/L ③10pm血糖≥10mmol/L或≤6mmol/L ④.或有相应的低血糖症状。
1.3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Nova StatStrip 试纸平台,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血糖数据分成3种统计模型:群体模型(Population模型),个体模型(Patient模型),人时模型 ( Patient-day模型)。利用三种血糖检测评估模型,评估集束化护理住院患者血糖管理的影响:
群体模型(Population模型):计算单位是所有患者的血糖读数。
个体模型(Patient模型):计算单位为收治住院的每名患者,取每个患者整个住院期间所有血糖读数,并将患者群体作为分析对象。
人时模型 ( Patient-day模型):计算单位是每位患者住院每天的血糖水平,把患者住院的每天作为血糖管理的一个单位。根据3种模型在实际操作中的优势,对患者血糖管理水平进行分析,总结我科血糖管理效果。
1.4血糖划分标准:理想血糖:4.4 mmol/L<BG<7.2 mmol/L。低血糖:BG <3.9 mmol/L严重低血糖:BG<2.2。高血糖:BG>11.1mmol/L。
严重高血糖:BG>16.7mmol/L。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个体模型(Patient模型)低血糖原因及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项目 |
例数 |
血糖控制过低 |
未按时进餐 |
运动量过大 |
用药不当 |
知识缺乏 |
发生总例数 |
例 (%) |
例 (%) |
例 (%) |
例 (%) |
例 (%) |
例(发生率%) |
||
对照组 |
230 |
22 (31.9) |
17(24.6) |
6(8.7) |
11(15.9) |
13(18.8) |
69 (30.0) |
观察组 |
246 |
7(12.6) |
6(19.4) |
4(12.9) |
6(19.4) |
8(25.8) |
31 (12.6) |
χ2 |
|
9.38 |
6.34 |
0.56 |
1.90 |
1.62 |
21.68 |
P |
|
0.002 |
0.01 |
0.335 |
0.123 |
0.15 |
0.00 |
表2 两组患者群体模型(Population模型)低血糖发生率的比较
项目 |
次数 |
低血糖 例(%) |
χ2 |
P |
对照组
|
7998 |
487 (6.0) |
64.08 |
0.00 |
观察组
|
7979 |
271(3.4) |
表3 两组患者人时模型 ( Patient-day模型)血糖管理状况比较
项目 |
天数 |
正常血糖水平 天 (%) |
严重低血糖 天 (%) |
低血糖事件 天 (%) |
严重高血糖事件 天(%) |
对照组 |
2301 |
1380 (60) |
2(0.1) |
16(0.70) |
173(7.5) |
观察组 |
2019 |
1352(67) |
2(0.1) |
4(0.20) |
116(5.7) |
χ2 |
|
5.078 |
0.017 |
5.722 |
4.742 |
P |
|
0.024 |
1.000 |
0.017 |
0.029 |
3 讨论
3.1通过本次研究发现住院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是血控制过低,特别是餐后血糖低于6.0mmol/L时易发生午餐前或夜间低血糖,对于该类患者要重点观察,加强巡视,增加血糖监测[1],同时协助患者医生查找低血糖原因,防止低血糖发生。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记忆力较差注射胰岛素后,易忘记吃饭时间,易发生低血糖,在本次研究中重点干预了患者按时注射胰岛素,按时进餐,及时督促患者,结果效果良好,患者因知识缺乏引起低血糖尚待进一步提高。
3.2提高了住院患者低血糖的管理:有研究表明,62%的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历低血糖发生,成为有效控制血糖的一大障碍,严重低血糖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加剧肾脏损伤,反复持久的低血糖可导致神经系统不可逆损伤,甚至昏迷[2]因此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成为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过程中及其重要环节,针对患者住院期间低血糖存在的问题,加强了糖尿病低血糖的防治措施,规范了住院糖尿病患者防治低血糖的管理措施,将住院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30%降低至实施后的12.6%,效果显著,达到了降低住院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目标。
3.3本次研究护理干预,观察组血糖管理状况优于对照组见表3,医护患更为密切的配合,医生、护士、患者一起,共同审议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最佳目标,对老年人适当降低标准,减少低血糖发生,使治疗更加系统化和个体化。评估患者低血糖发生风险,在低血糖发生前,给予护理干预,即不仅使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还要减少患者血糖波动幅度,减少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狭窄[3]。
参考文献
[1].周媛.老年2型糖尿病鼻饲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分析及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4,29(3):248-249.
[2].包蕾.糖尿病低血糖昏迷55例临床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1,7(3):21-22.
[3].邢继娥,刘基凤,王雪梅,等.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血糖波动指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山东医药,2017,57(46):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