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匠精神 培育新时代会计匠人

弘扬工匠精神  培育新时代会计匠人                     

  卢纯佶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工匠精神”出现在十九大报告中,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的重视,让我们深受鼓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物质或者精神产品耐心专注、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理念。不论是鼎盛时期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还是加速崛起的现在中国,都有一种“工匠精神”在默默支撑。“工匠精神”存在于各行各业,会计也需要“工匠精神”,需要在具备精湛的职业技能的同时具备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顺应中国经济转型的趋势,着力培育会计界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 也和会计人员的价值观一脉相承。

    ( 一)弘扬“工匠精神”做新时代爱岗敬业的会计匠人。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朵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执事敬”,是指行事要严肃认真不怠慢;“事思敬”,是指临事要专心致志不懈怠;“修己以敬”,是指自身修养保持恭敬谦逊的态度。会计工作是一份十分辛苦的工作,也是一个要求责任心十分强、特别是要求细心的工作,需要常年默默无闻做奉献,无名无利。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我们会计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默默地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才智毫不保留地奉献给这份庄严的事业。无论是总会计师岗位,还是会计主管人员,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帐报表,稽核,档案管理等岗位都要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搞好每一项预算,做好每一次记录,处理每一笔经济业务,做好每一笔会计凭证,填好每一张报表,算准每一个数据,要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有了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就会激发出一种敬业精神,自觉自愿地执行职业道德的各种规范,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比如凭证、账簿的填制、登记和报表编制都必须认真仔细,字迹清楚,内容完整;要客观真实地记录反映服务主体的经济活动状况,负责其资金的有效运作,积极参与经营和决策。所以,如果不爱岗敬业,会计工作是做不好的。传承“工匠精神”,必须传承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爱岗敬业就是要做好会计工作,摒弃外界噪音而不浮躁,坚守原始的初心不更改,始终保持一个工匠的崇高职业心境,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枯燥的会计工作中,乐此不疲享受职业快乐,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的业绩。

   (二)弘扬“工匠精神”做新时代精益求精的会计匠人。精益求精,就是超越平庸,选择完善。宋代大儒朱熹则作出了“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的解读。后来,孙中山先生将其扩展到近代工业领域,才逐渐概括提炼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内涵。“精益求精”是一种品质、一种能力、一种素养、一种要求。成功的人生源于对“精”的追求,一个人有了“精”的理念,就会有“精”的追求、“精”的目标、“精”的行动,就一定会出成果、出精品。作为会计人员,要认准目标,执着坚守,耐得住工作上的枯燥与寂寞,经得起职场上的诱惑与韧劲,为自己的意念执着,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无论是企业财务总监还是事业主办会计,无论干什么工作,从事什么岗位,都要把工作当艺术来追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用心用情用力,考虑到每一个细节,不漏过每一种可能,不放过每一处纰漏,孜孜以求,精雕细琢,至善至美。会计需要"工匠精神",需要在具备精湛的职业技能的同时具备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关注细节,精益求精,不断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率。工匠精神最基本的体现在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严谨细致,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核算都需要经历一个耐心细致的打造过程,从整理票据、款项收付、制作凭证、复核及牵制、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报告,最后变成一本本的账、一张张的表,对经济业务进行及时、连续、完整和系统的记录和核算,每一步都是环环相扣,不容一丝差错,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既需要个人的精心打磨。特别那些服务基层百姓的会计岗位,在工作上更要精益求精,把工作做细做好,尽量让群众少跑路,用最好工作态度赢得群众的满意。会计人面对新的业务知识和专业知识,始终持之以恒、刻苦钻研,努力掌握税务管理及筹划、出口核算、成本管理、资金管理、预算管理、风险管控等前沿专业技能,不断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三)弘扬“工匠精神”做新时代专注专业的会计匠人。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从中外实践经验来看,工匠精神都意味着一种执着,即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术业有专攻”,一旦选定行业,就一门心思扎根下去,心无旁骛,在一个细分产品上不断积累优势,在各自领域成为“领头羊”。在中国早就有“艺痴者技必良”的说法,如《庄子》中记载的游刃有余的“庖丁解牛”、《核舟记》中记载的奇巧人王叔远等。专业就是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专注就是专心致志、持续关注。专注,坚持。选定一个目标,努力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艰苦磨炼,持之以恒,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在专业领域上不断追求进步。专注工作的内涵表现为会计对本职工作的专注,以十二分的专心和凝神全身心投入工作,力求把各项工作细节都干到完美无缺;表现为会计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措施高效高质予以解决;表现为会计能够谦虚、专注地倾听来自团队领导、同事及内外部客户的反馈意见,并根据各方反馈持续改进完善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创效工作成果。财会行业是个专业化的行业,而会计更是经济活动的通用语言。所以要想把这个通用语言学好、练好,没有专注的毅力、专业的精神是不可能达到的。正所谓专业源于专注,专注造就成功。会计应有较强的业务处理能力,主要表现为运用专业知识处理日常会计事项的操作能力,对特殊业务的职业判断能力,以及对突发事件的经济应对能力,对内对外的专业协调和沟通能力.在国家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同步发展条件下,以专注与审慎的执业精神合理规划企业的财务运行程序,最大限度地保障和维护企业出资人的经济利益。

  (四) 弘扬“工匠精神”做新时代开拓创新的会计匠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就要追求突破、追求革新,“传承“工匠精神”,开拓创新意识,我们必须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要敢于打破常规,在会计领域认真钻研,做好财会工作需要工匠的创新精神。创新往往来源于实践,需要财务人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创新的管理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将此过程形成案例并广泛运用,经过归纳总结上升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财务创新与工匠创新是一脉相承的。具有工匠的创新精神才能让财务工作更与时俱进,创造更高的工作价值。财务创新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勤学善思,做到基础技能牢固掌握,前沿知识广泛吸收、深刻理解,执业中严守职业道德准则,善用会计专业工具,在工作的精益求精中实现职业尊严感和成就感。在财会人员中大力提倡并培育工匠精神,是时代的需求,也是会计事业持续进步的需求,更是财务管理长足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也在发展。例如随着信息社会的日益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资源会计学、环境会计学等等会计学科里面的新兴学科也是会计人创造性地提出来并被运用到了实践中的。

  (五)弘扬“工匠精神”做新时代终身学习的会计匠人。《礼记》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非生而知之者而是学而知之,学习是实现职业理想的必经之路。 会计是个需要持续学习的行业,面对不断推陈出新的业务知识和专业知识,要持续学习、持之以恒、刻苦钻研,努力掌握国际市场、成本管理、资本运作、预算管理、风险管控、战略规划、信息技术等前沿专业技能,不断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争取成为行业内的理论和实务专家;同时还需熟悉企业业务知识和技术知识,学会跳出财务看财务,理解业务活动的特点、难点和痛点;此外,还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锻造,拓宽视野,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争当复合型人才,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多面手。会计人员需要以豁达的胸怀吸纳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思想觉悟,成为知识技能素质全面发展的会计“匠人 ”。

   (六)弘扬“工匠精神”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工匠精神”要有专注专业精神会计职业道德,是一种非强制性的、以内心力量起作用的,同会计人员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会计人员是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特殊行业,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因而从事会计职业的人们的职业道德优劣,势必直接影响会计职能的发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道德,它的实施主要靠会计人员的道德感和良心,它的建设与发展是一项艰巨和长期的任务。因此,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发扬工匠精神,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