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接触网技能大赛培训方法探讨
韩晓峰, 苗斌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6)
摘要:本文以接触网技能大赛为例,通过对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队员培训的各个环节进行探索、研究,结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思想—理实一体、信息化教学、项目化、任务驱动、模块化训练为主线的训练教学方法。最终探索和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参加接触网节能大赛的培训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课程教学,完善接触网课程教学资源体系,达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的较好效果。
关键词:技能大赛,任务驱动,信息化教学
Discussion on Training Methods Based on Contact Network Skills Competition
Han Xiaofeng Miao Bin
(Xi'an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an 710026,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contact network skill competition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f all the links of the student team members participating in the skill competition,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reform idea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 rational integration, informational teaching, project-oriented, task-driven, The training method of modular training is the main line. Finally, we explored and summarized a complete set of training methods for participating in the contact network energy-saving competition, and applied it to the course teaching, perfecting the teaching resources system of the contact network course, and achieving the “promotion of teaching by the game” and “promoting change by competition”. The better effect of "study by competition".
Keywords: skill contest, task-driven,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人才培养的目标而言是以满足行业需求,掌握专业知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我们作为铁路行业的职业院校,恰逢我国铁路事业大发展,尤其是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的快速增长,这对我们铁道供电专业的人才需求迅猛增加,同时,现代铁路运行的高技术、高效率也对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为了促进各铁路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相互学习与共同进步,在全国铁路职业院校在校生中开展专业技能大赛。
近年来有很多关于参加技能大赛对于教学的促进作用方面的研究探讨较多,鲜有技能大赛培训方面的教学研究。加之铁道供电专业的接触网技能大赛多为高空作业,对安全性和比赛场地要求较高,一直没有此类竞赛。2015年由行指委组织全国铁道职业教育铁道供电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承办了全国铁路职业院校在校生接触网首届技能竞赛。课题组通过对参加竞赛的队员培训和最终效果进行经验总结。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尝试各种教学手段、探索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理念;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提高教师的职教能力,建立学生能力训练的评估体系,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1.分析竞赛方案
若想在接触网技能大赛中获得好的名次,就必须对接触网技能大赛组委会制定的竞赛方案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竞赛的内容,规则及评分标准。根据技能大赛的要求,分两个项目两队进行:计分按理论(笔试)+实作(分A项与B项分开计分)的方法进行,理论成绩占总成绩30%,实作成绩占总成绩70%,以全体队员两项成绩相加总成绩高低决定竞赛等次。第一项理论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接触网运行检修的安全和技术相关规程。第二部分要求学生有较高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工作现场的应变能力。
2.培训的组织与实施
2.1指导教师的配置
接触网技能大赛理论知识范围很广,实作项目多为高空作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特别强调作业过程的安全规范。由于现代铁路行车密度大,接触网检修的停电天窗时间很短,要求实作项目在20分钟左右要完成,这对参赛队员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要求很高,这些因素也就相应的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组建大赛指导教师队伍时必须为专业课教师,实作项目的培训应有接触网高级技师参与指导,训练过程及竞赛前队员的心理紧张及焦虑都会影响最终的成绩,所以还应有一名心理咨询老师来疏导队员的心理情绪,使队员发挥稳定。
2.2参赛队员的选拔
按照竞赛要求需6人参赛,3人组成一队。分三个阶段对报名参赛的学生进行筛选:第一阶段,全专业初试、选拔;第二阶段,次轮培训、复试;第三阶段,确定人选后,参赛团队在与竞赛环境相似的接触网演练场进行强化训练。
第一阶段,在每年的九月份进行第一次初选,面向铁道供电专业三年制的三年级学生,考核内容为接触网应知应会理论知识。先发放题库,报名学生通过两周的强化训练,进行考试。在这期间已有很多的同学不能坚持日复一日的接触网知识记忆性训练而退出了参赛队伍。再经过严格的初试考核,选择了18名优胜者进行第二阶段的培训。
第二阶段,初选的18名学生,我们带到车辆段进行H型钢柱的攀登基本功强化练习,为高空作业打下基础,在这训练过程中从掌握动作的要领、身体协调性、攀爬速度几方面综合考核,最终留下13名队员,进人第三阶段的培训。
第三阶段,教师培训团队代领13名队员在接触网高铁训练场分两队进行竞赛项目全模拟实作训练。指导教师集中指导,分解项目,使队员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任务分工、职责。通过限时训练,分环节得分,考核后留下8名队员,6名正式参赛,2名替补。
最后通过层层考核确定参赛选手。由于接触网操作项目为团队协作完成。在后期的循环强化训练中主要训练队员之间的配合,每循环一次主力队员和替补队员进行调换,这可以促进替补队员的积极性,同时也营造一个内部公平竞争的氛围,促进主力队员努力训练。
3.采用合理的培训方法
3.1以信息化及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培训质量
能参加接触网技能大赛的队员都是各校通过严格的筛选最终胜出的,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但是由于距离竞赛日期只有半个月时间,除了要熟练掌握两个竞赛项目的操作技能还有对理论知识相当熟悉,如何在短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这是指导教师团队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我们对竞赛组委会指定的接触网技能大赛理论考试题库进行分析归类,把题库的选择题、判断题、绘图题、简答题按类别上传到优慕课V8手机客户端。这样参赛队员就可以在训练完成实作项目后,在休息时间利用手机客户端进行分模块训练。优慕课V8客户端还可以随机组卷模拟考试,随时检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极大的提高了培训效果。参加竞赛前,从题库中随机组卷,竟有两名同学理论成绩为满分,其他队员的成绩也在90分以上,这充分说明了这种训练方法的成效。在实作项目的训练中也同样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播放铁路局供电段的视频资料,注意他们的评分标准,讲解安全操作规范及考核要点。
3.2任务驱动分模块训练
在实作环节的培训中,为了使队员们能在竞赛中更好的协作准确无误的完成项目。我们指导教师团队对两个实作项目进行了分解,明确到每一个参赛队员在项目中的具体分工。同时在训练中为更好地实现队员操作水平的螺旋上升,我们采用以任务驱动项目,分模块化训练。以接触网中间支柱腕臂吊装为例:将这个项目分解为,H型钢柱的攀登训练、腕臂的地面预配训练、腕臂的吊装训练三个模块。在训练初期采用“教师布置任务、师生共同讨论制定方案、现场试作(或方案评估)、修正方案、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指导点评,这样螺旋上升推进。当三个模块的方案成熟,队员已经能准确无误的完成各自分工的模块任务后,再进行团队协作训练,使各个模块的任务紧密衔接。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进行操作要点提炼和理论提升”。充分体现行动导向和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3.3队员心理素质及体能的培训
在整个培训中指导教师遵循个别答疑、重点指导的原则。特别重视训练中队员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自信心的培养,在有些环节有意给队员制造障碍,甚至给他们制造精神上的挫败感,激发他们的斗志和现场适应能力,消除大赛中的心理紧张情绪。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在高铁训练段强化训练中有3名队员在教练强大的压力下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作项目而被淘汰出局。对于留下参赛的心理素质良好的队员,在能按限时完成操作任务的情况下,引导、启发他们优化作业步骤和作业模块之间的衔接配合,最大限度的缩短完成整个项目的用时。由于接触网实作项目对参赛队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同时要有高空作业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所以,在实作项目培训中我们将队员的体能训练也纳入我们的培训计划。每天早起进行5公里跑步的体能耐力训练,在下午项目训练结束后进行两组20次的俯卧撑训练。通过心理和体能的训练,队员对能始终保持很好的精神状态,对取得好成绩也充满信心。
4.考核评价
制定培训考核标准的依据是接触网技能大赛组委会的竞赛规则,按照列队进场报到、工具材料的整备、申请开始作业、进行每个动作均要有声作业、向裁判报告作业完成。在实作项目评分标准的制定中反复观看铁路总公司往届的竞赛视频,找出每个操作的分值分配情况。为了使队员在平时训练中操作规范,在考核评价中特别强调若有操作不符合《接触网技术规程》和《接触网安全规程》的要求均为失格。考核表由有竞赛经验的铁路供电企业技术人员审核,并对项目的操作过程把关。每个队员在训练中有一张考核表对其成绩进行跟踪记录,可以动态的反应训练效果,同时也可以激励队员努力提高成绩。以5天为一个循环,强化阶段反复进行,经过三个循环的培训,队员的成绩呈现循序渐进的趋势,按照要求30分钟完成的接触网中间柱腕臂吊装项目,该团队22分钟可以顺利完成。这为大赛取得好成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培训效果与总结
5.1以赛促教
以行之有效的方法,严谨细致的培训计划支撑,参赛队员们在高铁接触网训练段经过半个多月的培训、总结、提高,形成了一套参加技能大赛较为成熟的培训方案。我们的两个参赛队如期的参加了2015年的全国在校生接触网技能大赛29个参赛队中,我们在两个赛项上均取得的二等奖的好成绩。通过两年的跟踪,这些参赛的队员毕业后在铁路局供电段很快成长为业务骨干,在参加工作的一两年内就能代表所在单位参加全国路局的接触网技能大赛并取得一等,二等奖的好成绩。在日常的接触网检修和事故抢修中他们也是冲在第一线,由于动手能力强、职业素养高,解决了不少现场技术难题,有两名同学还获得了接触网测量工具改进方面的实用发明专利,路局对他们评价很高。受到榜样的影响,我院铁道供电专业在校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兴趣逐渐提高,在2017年的全国铁道供电专业在校生接触网技能大赛的参赛队员选拔中学生报名热情高涨,同时接触网技能鉴定的考证通过率也明显提高。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技能大赛达到了“以赛促教”的目标也是我们大赛培训方案行之有效性的体现。
5.2以赛促改、促学
通过接触网技能大赛的培训研究表明,信息化、多媒体、分模块、接触网单项作业技能项目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培训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接触网检修作业技能,掌握接触网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及个人职业素养有积极意义。为了达到以赛促改的目的,我们将这次接触网竞的模式可以部分的应用于《接触网运营与维护》课程的教学中。课题组以大赛为模式,以接触网工岗位对一名合格接触网工的职业能力要求的16箱单项作业为研究内容,编制了详细的项目作业指导书,用于指导校内的接触网实训教学。
对于每一个实训的单项作业课题组参考了《接触网技术规程》编制了一套的评分标准,使实训教学对学生的考核进行量化。为了使实训教学中学生的操作技能规范化,课题组与铁路供电段合作拍摄了相应的教学视频,在实训课程指导方面也聘请有铁路供电段的高级技师参与指导教学。在理论教学方面课题组整理归纳了接触网的所有知识点,编制了《接触网应知应会》和《接触网必知必会》两套理论试题库,利用学校现代教育中心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将题库分类型上传到教学资源库,学生可以利用手机客户端进行自我测试。经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激发。从2016到2018届的接触网技能鉴定的理论通过率大幅度提高来看,试题库与信息化手段的结合收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我们通过对接触网技能大赛培训方案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了接触网技能大赛培训的可行性方案。将接触网操作技能项目化、模块化,理论知识网络信息化,并开发出一系列作业指导书及评分标准应用于课程实训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次竞赛培训方案的探索对我们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有着积极的意义,也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促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关永承.以职业技能大赛促学生技能训练水平提升 [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8
[2]李占岭,马丽洁.高职技能大赛与人才培养有效融合的研究——以嵌入式技术与应用赛项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8.20
[3]郭振江.高职技能大赛与人才培养探究 [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