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感染一例

乳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感染一例

史青,余晓慧(江西省瑞昌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 瑞昌 332200)

患者,女,70岁,江西人,自诉2周前发现右侧乳房外侧有一包块,约3*1.5cm大小,质韧,压之不痛,活动度较差,表面皮肤无红肿。遂收入我院外科检查治疗,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尚可,睡眠,食纳尚可,大小便正常,彩超:右乳10点钟方向探及30*7mm低无回声团,内似见密集点状无回声,可移动;右乳11点钟方向探及36*6.7mm条状低回声区,周围可见动态血流信号(图1),CT与NMR:颅内与上腹部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白细胞6.89,红细胞4.31*109/L,嗜酸性粒细胞0.25*109/L,血红蛋白135g/L,血小板165*109/L,肝肾功能均正常。患者主诉:既往史无特殊,无高血压,糖尿病,每年于广州生活2-3个月,有食蛙肉史。

于就诊次日行包块切除术,在右乳脂肪层见两条长约35cm,灰白色,条索状,头端膨大,可活动虫体,直径0.2cm—0.4cm,取出完整虫体(图2),遂送至病理科石蜡切片检查(图3),可见虫体不分节但体壁具有不规则横皱褶,头部向内凹陷且无吸盘,故诊断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感染。后转院继续治疗,未进一步随访,后续诊疗不详。

 

1 右乳彩超。a: 10点钟方向探及30*7mm低无回声团。b11点钟方向探及36*6.7mm条状低回声区。c:周围可见动态血流信号。

 

2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虫体

 

3 虫体及乳腺组织病理切片。a:虫体体壁有不规则皱褶(10X)。b:虫体体壁周围可见大量绒毛。C: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40X)。

讨论

曼氏迭宫绦虫的生活史中需要3-4个宿主。终宿主主要是猫和犬,第一宿主是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主要是蛙。[1]蛇、鸟类和猪等多种脊椎动物可作其转续宿主。当人不慎误食到带有裂头蚴的剑水蚤或蛙[2],以及裂头蚴偶然通过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时,裂头蚴可在人体各种组织内寄生并引起裂头蚴病,少数甚至还可侵入肠道发育为成虫。裂头蚴寄生人体引起的曼氏裂头蚴病危害远比成虫大,其严重程度因裂头蚴移行和寄居部位不同而异[3]

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广东、吉林、福建、四川,根据寄生人体部位不同可分为5类[4]:眼裂头蚴病(45.6%),皮下裂头蚴病(31%),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20.1%),脑裂头蚴病(2.3%),内脏裂头蚴病(1%)。其中乳腺感染裂头蚴报道较少[5],本例患者自诉曾食过蛙肉,可能由此感染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除了食用蛙肉,蛇肉外,局部直接贴敷生蛙肉或蛙皮等,裂头蚴也可通过皮肤侵入人体。

我市既往没有报道过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例,也未曾对周边地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的流行与危害进行调查,本例为本地区首次报道。目前,就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的诊断还未有明确的指南,主要是通过影像学[6]、免疫学、病理学[7]等多种手段相结合来联合诊断,由于检测方法的单一性,往往会造成一些漏诊误诊的情况。正因为诊断方法的局限性,所以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重在预防,防治结合,大力宣传,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食用生蛙肉,蛇肉;不用蛙、蛇的肉或皮贴敷伤口, 不饮生水和不在不洁净的池塘游泳,是预防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的重要举措[1,8]

参考文献

[1] 仝德胜我国曼氏裂头蚴病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现状[J]中国校医201805): 395- 397

[2] 杨光大,肖嘉杰,王付民,等我国蛙类曼氏裂头蚴病的研究概况及防控措施[J]广东林业科技201302): 62- 67

[3] 蔺西萌,刘长军,张红卫,等曼氏裂头蚴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实验[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002): 132- 134

[4] 王仁辉,胡甲丰,柳建发曼氏裂头蚴病研究进展[J]地方病通报20052002): 83-84+101

[5] 胡康,徐珂,周必英,等乳房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09): 1006- 1007

[6] 谭莹,林冬梅,黄小平乳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蝴病超声表现1例[J]中国超声 学杂 2012286):496

[7] 刘丹霞,覃金红,许宁,等迭宫绦虫裂头蚴病1例报道[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804): 363-364+369

[8] 程银玲,王荣宝,孔令锋,等曼氏迭宫绦虫皮下裂头蚴病1例并文献复习[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81601): 53- 54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