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病变与同型半胱胺酸及脂蛋白a的相关性研究
程辉, 黄彩凤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246003)
【摘要】 目的 观察冠心病 ( CHD) 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胺酸 ( HCY) 和脂蛋白a[LP(a)]与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98例 CHD 患者与62例正常对照组(NC)血清 HCY 和LP(a)水平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稳定情况与血清HCY与LP(a)的相关性。结果 CHD与NC组之间血清 HCY 和LP(a)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 ( P<0. 01) ; CHD组血清HCY和LP(a)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 ( P<0. 01)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组血清HCY和LP(a)水平与均显著高于SAP组 ( P<0. 01) ,但UAP与AMI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CHD 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程度与血清 HCY 及LP(a)呈正相关( P<0.01)。结论 血清HCY和LP(a)水平与CHD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病变稳定性具有相关性,血清HCY和LP(a)水平的联合检测可用于CHD的病情了解、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
【关键词】 同型半胱胺酸; 脂蛋白a; 冠心病
近年来,冠心病( CHD)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且年轻化的发病趋势。CHD 形成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 AS)。同型半胱胺酸(HCY)可用于预测 CHD 病变的严重程 度,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标志性氨基酸[1]。脂蛋白(α)[LP(a)]是一种特殊独立的高分子质量血浆脂蛋白,主要由载脂蛋白A与低密度脂蛋白成分通过二硫键共价结合形成的,1963年由挪威遗传学家Berg在研究低密度脂蛋白的遗传变异时发现。LP(a)易沉积于血管壁,并且可促进平滑肌细胞生长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虽然近年研究发现LP(a)与冠心病有关[2],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并LP(a)水平与CHD的严重程度有关,与CHD预后相关[3]。但对于LP(a)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 HCY和LP(a)水平,并与健康人比较,旨在探讨分析HCY和LP(a)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血清HCY和LP(a)水平与 CHD 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稳定情况,以及两者的相关性如何,本研究对2016年6月—2018年 6月对98例CHD患者和62例健康者进行了血清HCY和LP(a)水平检测,以探讨血清HCY和LP(a)对 CHD 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评估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冠心病的相关诊断标准,经临床表现、心电图检查、生化及心肌酶谱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确诊。其中男性58例,女性40例;年龄 40~75 岁,平均(66±5)岁。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42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3 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组。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者62名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0名 ,女性32名 ;年龄42~75岁 ,平均(68±5)岁。2组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感染、手术、创伤、肿瘤、全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肝肾疾病、凝血功能异常。
1.2 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抽取5 mL肘静脉血, 室温静置1h后,3000 r/min 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分装于2支EP管分别用于检测Hcy和脂蛋白α水平检测。仪器使 用Beckman Olypus AU 2007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cy及脂蛋白α测定试剂盒由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提供。采用循环酶法检测Hcy,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脂蛋白α,均严 格按照仪器和试剂的基本操作规程进行操作。Hcy>10 μmol/L 为异常,脂蛋白α>300mg/L为异常,即检测项为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x±s 表示,行t检验,相关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求出r值,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HD与NC组之间血清 HCY 和LP(a)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 ( P<0. 01) ; AHD组血清HCY和LP(a)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 ( P<0. 01),详见表1
表1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HCY 和LP(a)水平比较(±s)
组别 |
例数 |
HCY(umol/L) |
LP(a)(mg/L) |
CHD组 |
98 |
15. 62 ± 5. 02* |
220±120* |
NC组 |
62 |
7.09±2.07 |
122±112 |
注: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
2.2当按CHD不同临床类型比较时,发现UAP与AMI组血清HCY和LP(a)水平与均显著高于SAP组(P <0.05),但UAP与AMI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详见表2。
表2 冠心病不同临床类型HCY 和LP(a)水平比较(±s)
组别 |
例数 |
HCY(umol/L) |
LP(a)(mg/L) |
SAP组 |
42 |
12. 62 ± 4. 02 |
150±102 |
UAP组 |
33 |
18. 22 ± 5. 88 |
272±124 |
AMI组 |
23 |
19. 96 ± 5. 96 |
280±130 |
注:两组间比较P均<0.05。
2. 3 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HD 病变稳定性与血清HCY和LP(a) 相关系数分别为0.732 和0.572,呈显著正相关( P<0. 01) ; CHD患者血清HCY与LP(a)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 0. 822,呈显著正相关( P<0. 01)。
表3 冠心病病变稳定性与HCY 和LP(a)水平相关性分析(±s)
组别 |
例数 |
HCY(umol/L) |
LP(a)(mg/L) |
ACS组 |
56 |
18. 92 ± 5. 91 |
275±126* |
SAP组 |
42 |
12.92±4.02 |
150±102 |
2 讨论
1969年,McCully [4]对2例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患者尸检发现其体循环存在广泛的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而血浆Hcy水平显著升高是其唯一的代谢障碍。从而首次提出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理论 。血清高HCY水平是CHD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其机制可能如下:①高HCY具有血管毒性,产生大量自由基及过氧化物,这些产物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同时H2O2促使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增加了泡沫细胞的形成,泡沫细胞正是粥样斑块的组成成分;②HCY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③活化的HCY促使血小板聚集并与载脂蛋白B形成致密的复合物,复合物被血管壁中的巨噬细胞吞噬,从而引起血管壁脂肪的堆积,这些脂肪变性促进了动脉血栓的形成;⑤Hcy诱导胰岛素因子1水平下降和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增加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另一重要途径[5]。Guo等[6]报道,叶酸、维生素B12是临床上有效治疗高HCY血症的药物。补充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可降低HCY浓度,甚至达到正常水平[7]。
脂蛋白 α 是一种富含胆固醇的血浆脂蛋白,其可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行及血栓形成,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为:①LP(a)主要在肝脏合成, 可穿达内皮层进入 动脉壁内与大分子硫酸葡萄糖( DS)结合, 形成LP(a)、DS复合物被巨噬细胞或平滑肌细胞吞噬, 发生 胆固醇酯化, 形成泡沫细胞,LP(a)在血管壁沉积,使胆固醇在泡沫细胞和脂 质条纹中的堆积加速;②LP(a)对平滑肌细胞在斑块局部的增殖和迁移也有明显促进作用,使AS加重及斑块表面的急性或慢性血栓形成, 引起急性冠脉事件发生或粥样斑块进展[8];③其可形成LP(a)-纤维蛋白复合物,这些复合物沉积于动脉壁,降低了纤溶功能,有利于激活凝血系统[9]。本研究显示CHD组血清HCY和LP(a)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 ( P<0. 01) ;UAP与AMI组血清HCY和LP(a)水平与均显著高于SAP组 ( P<0. 01) ,但UAP与AMI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CHD 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程度与血清 HCY 及LP(a)呈正相关( P<0.01)。提示HCY 的水平对 CHD 的诊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LP ( a)对于冠状 AS的判断和严重程度的估计以及对 CHD 的诊断、预后预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0]。
本研究发现CHD 病变稳定性与血清HCY和LP(a) 相关系数分别为0.732 和0.572,呈显著正相关( P<0. 01);CHD患者血清HCY与LP(a)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 0.822,呈显著正相关( P<0. 01)。说明两者两者联合检测与 CHD 的相关性显著提高,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CHD的早期诊断率,有助于CHD的预防、临床筛选和风险评估[11]。
参考文献
1 李绪斌,杨文东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J]. 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 ( 1) : 52-53.
2李雪莲,邹永红.脂蛋白( a) 检测在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意义分析[J]. 医学信息,2011,(9):4327.
3李爱英.冠心病患者血脂蛋白 ( A)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心脏杂志,2009,21( 2):224-226.
4 McCullyKS. Vascular pathology of homocysteinemia:implications for the pathogenesis of arteriosclerosis[ J] . AmJPathol, 1969, 56:111-128.
5同型半胱氨酸通过下调胰岛素诱导因子 1mRNA表达增加巨噬细胞胆固醇合成[ J] .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0, 18 (1):52-56.
6 Guo H,Lee J D,Xing Y,etal.Changes of homocysteine Levels and a rterial endlthe lia functions inpatients with high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62 month folic acids supplem entation[J].Acta Cardiol,2004,59(5):503-506.
7 Schngder G,Roffi M,Flammer Y,etal.Effect of homocysteine-low-ering therapy with folic acid,Vitamin B12 and Vitamin B6 on Clinlical outcome after percutancouse coronary intervention;the Swiss Heart Stud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AMA,2002,288(8):973-979.
8 Marcovina SM, Koschinsky ML, Albers JJ, etal. Report of the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work shop on lipoprotein( a)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cent advance and future directions[J]. Clin Chem, 2003, 49( 11 ): 1785 -1796.
9 邵俊良. 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脂蛋白 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2):256.
10 黄克钧, 朱中玉, 高传玉, 等. 脂蛋白 ( a)及其联合其他血脂指标 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评价 [ 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4, 12 ( 5): 589 - 592.
11 夏乐欢,张桔红.冠心病患者血同型半胱胺酸和脂蛋白(α)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国际检验医学杂志[J].2012,(33)3: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