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佤族的民俗特点分析——翁丁佤族民俗特点

云南佤族的民俗特点分析——翁丁佤族民俗特点

作者:邓小燕(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7

摘要:翁丁村,是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佤族原始群居村寨—翁丁古寨。“翁”为水,“丁”为接,翁丁,意为连接之水,佤族在古语当中的意思为“住在山上的人”。翁丁人很和善,不管是走普通人家还是佤王府,村民一定会用苦茶热情招待,喝前撒一滳到地敬天,会换来翁丁人的会心一笑。在这片蓝天、白云、高山、溪流之间诉说着佤族人民传诵千年的司岗里神话,体悟到真正的自然。

翁丁村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城西北方向约40公里处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翁丁,佤山群落中最独特的地方,这里生活着传承了四千多年的佤族人民,这里保留着原始的民居建筑及其独有的佤族文化,这里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有人评价翁丁寨里寨外的一切事物都是佤族历史文化的自然博物馆,翁丁就如同阿佤山的缩影一般,记录着佤山的远古和现在。

关键词:木鼓—“克罗克”;叫魂习俗;佤家人的一生;祭祀;翁丁佤家进新房

引言:翁丁佤家的四部分民俗特点分析

翁丁村是目前佤文化保留遗迹最完整的一个村落,这里的原始居民朴素、热情好客,给这个佤族村寨增添了另一种温馨的色彩。翁丁佤文化,在世界也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发展传承力。

翁丁建筑是传统栏杆式结构的茅草竹木房,用的制品也是竹木器居多,村内共有特色民居103间(翁丁大寨),民居建筑特点为佤族干栏式茅草房(共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或堆放杂物)。村口还有粮草房,以前是用于装整个寨子的粮草。

这里的居民,大多都只会讲佤语,只有少数人会讲汉语,但是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开发,越来越多的佤族族人开始学习汉语。根据木鼓佤小分队的调研,随着翁丁的开发,村中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下的大部分是中年和老年人以及小孩。佤族崇拜红色和黑色,服饰多数以黑为主,以红为饰,这是佤族崇尚黑色,以黑为美的民族文化心理在服装上的外在表现。佤族服装基本上还保留着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显示着佤族人粗犷、豪放的坚强性格。是承袭原生态工艺经腰机编织而成。线料有棉线、麻线、彩色毛线 。

在翁丁,木鼓佤感受到了不同的民俗特点,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民风淳朴,这里的民俗都是凭借着口口相传,都没有什么记录的书或者日记,一代接一代的流传下来。也因为是当地的人,所以我们比着其他来调研的人更加了解当地人所讲的语言。以下为我们调研到的当地的一部分风俗习惯。

(一) 木鼓—“克罗克”

木鼓,在翁丁佤家的定义里,是神圣的象征,是他们用来通天的神器。据摩巴爷爷讲述,木鼓的敲击是没有什么规律可言的,随着翁丁寨中人的翁丁佤族拉木鼓是为了祭祀“莫伟”神的。佤族人认为,“莫伟”是人类祖先的化身,他平时住在天宫,不问人间之事。只有听到木鼓之声,他才会下凡为人类解危救难或共享欢乐。拉木鼓是翁丁佤族的一种神圣的活动,所谓拉木鼓,就是从寨子外的森林里砍伐树木,拉入寨中,制作新鼓换旧鼓的活动。拉木鼓的日子是经过村里的摩巴爷爷算过以后才开始的,一般一年或者几年举行一次。每次举行,都要先和寨主商议,准备好需要的水牛以及酒水食物等。拉木鼓的当天,白天剽牛祭神,晚上由男性青年上山砍伐已选好的树木,准备制鼓的材料。第二天一大早,全寨的男女老少(少数特殊女性不能参加)均身着节日盛装,前来拉鼓,大家边歌边舞,用绳索将木鼓拖拉向寨子。但木鼓当天不能进寨,要停放在寨外,需杀鸡祭祀之后,另择吉日进寨。新鼓进寨之日,举寨欢腾。邻寨的人们也敲锣打鼓,前来祝贺,大家载歌载舞,剽牛、杀猪、饮酒娱乐。新木鼓的制作大约需要20余天。抠凿完成之日,要立即敲响,向全寨报喜,并举行新木鼓安放仪式。晚上,全寨人齐聚木鼓房周围,再次欢歌共舞,庆祝新木鼓的顺利制成。至此,整个“拉木鼓”祭祀活动就结束了。但随着时代的改变,在翁丁,拉木鼓已经很少见,新鼓换旧鼓的活动也基本看不见了,因为旅游业的发展,拉木鼓也只是在接见重大客人,和旅游需要而会重现,在平常基本是见不到了。

(二) 叫魂习俗

 翁丁村寨的佤族人民,对于叫魂很是重视。叫魂,用佤语来说是“古宽”,翁丁佤族认为万物有魂,据肖爷爷的讲述,一个人的魂如果受到惊吓就会离开躯体而走,而在佤族的习俗中唯一挽救的方法就是叫魂。

叫魂第一种是叫来年谷物丰收的魂,如果一户人家今年的收成不好,常有风雨侵袭,动物践踏,人为浪费等等情况去,那么这户人家就会请家中比较年长的老人去叫魂。叫谷魂一般是在谷子刚刚要成熟的季节,一个长者去这户人家的田地里取谷穗,念谷魂咒词,喊它回家,为了让谷魂顺利回家,带芦笙,吹着让它找到回家的路,刚一跨进门槛,家里人齐声喊:“回”,把鸡蛋、烟、茶、米、盐、芭蕉、猪肉等放在簸箕上,杀鸡,念咒,煮鸡肉烂饭,根据鸡卦来看谷魂是否顺利叫回。

 叫魂第二种是人受到打击,惊吓或者被打骂、或是摔着或者是生病,或者生病,身体感觉不适,思绪混乱,经常做噩梦等等情况,就需要叫人魂。叫魂仪式前主人会通知亲戚来到家里杀猪, 准备祭祀的食物和其他物品,然后邀请村寨里的每家每户派人来自己的家中帮忙叫魂,村民接到邀请后,要准备好芭蕉,现金,蜡烛(蜂蜡做的),现金送到主人家。叫魂仪式开始是,村寨中一位有名望的老人用一只手按在被招魂的村民的头上,另一只手拿着蜡烛(蜂蜡做的)在旁边摇晃并且念叫魂词,当老人念完叫魂词后,让现场的参加招魂的每个村民都拿上一只点燃的蜡烛(蜂蜡做的)集体为主人颂念叫魂词,祈求主人灵魂干净,病痛远离,仪式结束后,主人将请来的亲戚和有名望的村民留在家里吃饭,其他村民则把主人分给的食物带回家食用。

(三) 佤家人的一生

    翁丁佤家的孩子,他们的一生有很多特别的仪式。

肖爷爷讲述瓮丁佤家刚出生的孩子不管男女都要在出生后杀鸡卜卦来预测孩子未来的福祸,倘若有祸就提前寻找避祸之法。根据小孩子出生时杀的鸡的卦来决定什么时候举办叫魂仪式,时间一般是在一岁,两岁或者其他岁数,这个要根据卜卦上的卦象来决定,每个小孩子都要举行一次叫魂(翁丁佤家的一种迷信方式),这是每个孩子必须经历的一次祝福方式。 

每个孩子的成人礼则是点蜂蜡,从晚上七点到第二天鸡鸣就结束了。但在蜡烛燃烧期间需要家中老人看着火焰,观察火焰,以火焰的明灭程度来看这个佤家快要成年孩子以后的命途。 

在成年以后,最重要的就是恋爱结婚了,有趣的是在翁丁佤家结婚聘礼只需要提着一个篮子在里面放上一只活鸡、糯米、芭蕉(与香蕉有相似之处)和两根蜡烛(佤家人自己用蜂蜡做的),在篮子上面盖一块白布。但男女双方能否和睦则要双方杀鸡卜卦后来决定,如若卦象相同,则结婚以后会过得幸福美满;如果卦象不同,则就算结婚也可能会离婚。结婚的具体日子还需要村里资历比较老的摩巴爷爷算日子。(佤家的日历是比较特殊的一种日历,都是通过摩巴来算的)

(四) 祭祀

    祭祀,佤语称“zuo dang”,小型祭祀是请亲戚吃饭,一般举行一天;中型祭祀是请全寨吃饭,一般正常情况下是举行一天;大型祭祀的话是三天三夜,一般会请全寨村民,当然旁边的村寨也会邀请。

翁丁佤家的祭祀很隆重,祭祀台分为两边和中间,被阉了的公乳猪,母猪,公猪的猪头两边都放相同的,中间放母猪的猪头(用来供奉神的),他们的祭祀是用七头猪的猪头分别在三天中完成,第一天三头后两天分别两头,祭祀的时间则由佤家老者用特殊的佤家方式计算。

关于人头祭祀的说法,我们问了当地的摩巴爷爷,爷爷说以前确实有过,但是那也只是特殊情况,翁丁有其自己独特的民俗特点,所有习俗全靠口口相传。

(五) 翁丁佤家进新房

佤家大多活动都与卜卦有关,不管是祭祀还是建房子和进新房都要算日子。并且在进新房子的这一天还要杀猪请亲戚吃饭,而且要把糯米粑粑(佤家人自己用特殊的工具制作而成)和一根蜂蜡用白布一起包裹起来送给村中的每一户人家。

在搬进新家之前的那天,家中的人需要邀请老人进行祭祀,祭祀不许寨外的人参与以及参观,所以我们很遗憾没有了解到这部分的祭祀,除此之外,家中的人搬进新家的三天内不能回老家。

翁丁佤族的风俗习惯,都是根据一代一代人的口口相传,并没有文案记录,当地人大部分都只会佤语,少数人会汉语。云南每个地方的佤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民俗特点,每个寨中的佤族文化都是口口相传。以上是木鼓佤小分队所了解到的翁丁一部分的民俗特点,如和网上有所偏差,请原谅我们,毕竟是和爷爷了解到的。瓮丁的大小习俗,全靠口口相传。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