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脑卒中患者、正常人三种样本DNA产量比较研究

肿瘤患者、脑卒中患者、正常人三种样本DNA产量比较研究

 秦肖, 侯菲 魏伟 ,耿嘉正(济宁医学院,山东 济宁 272067)

摘要:目的:白细胞数目在肿瘤患者和脑卒中患者中的不同意义  方法:按照天根血液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结果:与正常健康人群比较肿瘤患者的基因组DNA提取量较低,脑卒中患者的基因组DNA提取量最高;女性的基因组DNA提取量高于男性的基因组DNA提取量;轻人的基因组大拿DNA提取量高于年老者的基因组DNA提取量  结论:通过DNA提取分析表明,不同的病症DNA提取产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关键词:白细胞;肿瘤患者;脑卒中患者

随着疾病发展,在疾病的不同阶段白细胞都占据着一席之地,并且不同的疾病有着不同的意义。例如白细胞在肿瘤患者中可以抑制肿瘤,预防免疫逃避和疾病的进程[1, 2]并且免疫功能低下也是肿瘤患者治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3]在脑卒中患者中,白细胞不仅对大脑有损伤,还是预后感染的主要因素[4]白细胞增多,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就会加重[5] ,也反映着机体的炎症状态[6]因此,白细胞在不同疾病中扮演着不的角色

由于大部分DNA来自于白细胞,因此DNA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白细胞的含量。提取血液中的DNA,成为判断患者疾病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提取疾病、性别、年龄的样本,根据DNA产量的不同,推测DNA产量应于疾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疾病患者的DNA产量不同也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本实验通过提取不同样本的DNA,得出DNA产量疾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1.实验

1.1实验方法

按照天根血液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PD348)说明书进行操作。

1.2操作步骤

使用前先在漂洗液PWB中加入无水乙醇,加入体积请参照瓶上的标签。

1.2.1处理血液样品(本产品适用于处理100ul-1ml血液样品)

500ul白膜层样本,在样品中加入2倍血液样品体积的细胞裂解液CL,颠倒混匀,10000rpm离心1min,吸去上清,留下细胞核沉淀淀,向细胞核沉淀中加200ul缓冲液GS,振荡至彻底混匀。

1.2.2加入200ul缓冲液GB50ul Proteinase K的预混溶液至上述处理获得的200ul样品中,充分颠倒混匀,56℃放置10min,其间颠倒混匀数次,溶液应变清亮(如溶液未彻底变清亮,请延长裂解时间至溶液清亮为止)。如果未清亮加热时间延长至清亮。

1.2.3室温放置2-5min后加入350ul缓冲液BD,充分颠倒混匀,此时可能会出现絮状沉淀。

1.2.4将上一步所得溶液和絮状沉淀都加入ー个吸附柱CG2(吸附柱CG2放入收集管中),12000rpm离心30sec,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CG2放入收集管中。

1.2.5向吸附柱CG2中加入500ul缓冲液GDB,12000pm离心30sec,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CG2放入收集管中。

1.2.6向吸附柱CG2中加入600ul漂洗液PWB(使用前请先检查是否已加入无水乙醇),12000rpm离心30sec,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CG2放入收集管中。

1.2.7重复操作步骤6

1.2.8 12000rpm离心2min,倒掉废液。将吸附柱CG2置于室温放置2min,以彻底晾干吸附材料中残余的漂洗液。

1.2.9将吸附柱CG2转入1.5ml离心管中,向吸附膜中间位置悬空滴加100ul洗脱缓冲液TB,室温放置2min,12000rpm离心2min,将溶液收集到离心管中。

1.3 测试

取收集管中的溶液1ul,用NANODROP 2000C测量DNA浓度。

测试结果均在(A260/A280比值均在1.7-2)

1.4实验结果

分别取正常人样本10例,编号为1-10;肿瘤患者样本10例,编号为11-20 ;脑卒中患者样本10例,编号为21-30,其数据分析结果见下表1,图2。

1三种样本基因组DNA提取量对比表

数量(单位:个)

平均值(单位:ug)

正常人

10(1-10)

3.18

肿瘤患者

10(11-20)

2.54

脑卒中患者

10(21-30)

3.58






2三种样本基因组DNA提取量对比图

由表1,图2可以看出,肿瘤患者的基因组DNA提取量低于正常人的基因组DNA提取量;脑卒中患者的基因组DNA提取量高于正常人的基因组DNA提取量。

1.2根据年龄的不同,分别取正常人样本30例,编号为31-60;肿瘤患者样本10例,编号为61-70;脑卒中患者样本48例,编号为71-118;其数据分析结果见下表3,表4,图5,表6,图7。

3三种样本基本信息表

数量(单位:例

40-60岁

60-70岁

正常人

30

16

14

24

6

肿瘤患者

10

8

2

4

6

脑卒中患者

48

38

10

30

18

4年龄段基因组DNA提取量对比表

40-60岁

DNA量平均值(单位:ug)

60-70岁

DNA量平均值

(单位:ug)

正常人

24

2.95

6

2.49

肿瘤患者

4

2.68

6

2.20

脑卒中患者

30

3.59

18

3.30

三种样本年龄段基因组DNA提取量对比图

由表4,图5可以看出,年轻人患者的基因组DNA提取量高于老年人患者的基因组DNA提取量。

6性别基因组DNA提取量对比

DNA量平均值

(单位:ug)

DNA量平均值

(单位:ug)

正常人

16

2.75

14

2.87

肿瘤患者

8

2.70

2

2.2

脑卒中患者

38

3.41

10

4.23

7三种样本性别基因组DNA提取量对比


由表6,图7可以看出,女性患者的基因组DNA提取量高于男性患者的基因组DNA提取量。

2.讨论

本试验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性别、疾病的对比,表明了年轻人DNA产量高于年长者的DNA产量,女性的DNA产量高于男性的DNA产量,肿瘤患者的DNA产量最少。白细胞又被称作免疫细胞,体现着机体的免疫系统的状况。免疫系统对于机体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了解免疫系统的状况对于患者来说非常有意义。因为DNA来自血液中的白细胞,而不同的疾病白细胞对患者来说也有着不同的作用。对于肿瘤患者来说,患者发病进展有着重要的[7][7]。虽然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关键细胞,但是已经可以通过白血球药物对其进行优化和获取,这也有助于肿瘤患者的治疗[8][8]但是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机体中含有大量的白细胞则会对患者有着严重的影响,危及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当脑卒中发生时,白细胞具有降低脑血流量,参与损害脑实质,以及损害血脑屏障的作用[9][9],这些因素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我们根据此实验得出DNA的产量对不同疾病有不同的作用,也反映着疾病的发展趋势。

本文通过对不同年龄、性别、疾病的DNA产量进行对比,得出对于肿瘤患者和脑卒中患者具有不同意义。因此,我们根据DNA产量的多少来判断不同疾病的严重性,并推断疾病的后期发展。

参考文献

1]Netea-Maier, R.T., J.W.A. Smit, and M.G. Netea, Metabolic changes in tumor cells and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A mutual relationship. Cancer Lett, 2018. 413: p. 102-109.

2]Monjazeb, A.M., et al., Immunoediting and antigen loss: overcoming the achilles heel of immunotherapy with antigen non-specific therapies. Front Oncol, 2013. 3: p. 197.

3]Janicka, M. and J. Gubernator, Use of nanotechnology for improved pharmacokinetics and activity of immunogenic cell death inducers used in cancer chemotherapy. Expert Opin Drug Deliv, 2017. 14(9): p. 1059-1075.

4]Garcia-Culebras, A., et al., Myeloid cells as therapeutic targets in neuroinflammation after stroke: Specific roles of neutrophils and neutrophil-platelet interactions. J Cereb Blood Flow Metab, 2018: p. 271678X18795789.

5]Tian, C., et al., Association of lower leukocyte count before thrombolysis with early neurological improvement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J Clin Neurosci, 2018.

6]Ritzel, R.M., et al., Aging alters the immunological response to ischemic stroke. Acta Neuropathol, 2018. 136(1): p. 89-110.

7]Chen, Y., et al., Improved Cancer Immunochemotherapy via Optimal Co-delivery of Chemotherapeutic and Immunomodulatory Agents. Mol Pharm, 2018.

8]He, H., et al., Leutusome: A biomimetic nanoplatform integrating plasma membrane components of leukocytes and tumor cells for remarkably enhanced solid tumor homing. Nano Lett, 2018.

9]Benakis, C., G. Llovera, and A. Liesz, The meningeal and choroidal infiltration routes for leukocytes in stroke. Ther Adv Neurol Disord, 2018. 11: p. 1756286418783708.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