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入职教师的培养策略
安徽省南陵县家发中学 沈 伟
摘要:新入职教师己成为学校的重要教学力量,针对新入职教师“入职适应期”存在的心理上不稳定,教学上基本功不够扎实、艺术性缺乏等问题,需要加强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加大职后的跟踪指导,在日常教学中制定实实在在的帮扶措施,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展示平台,为他们成长助力。
关键词:新入职教师;培养;策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几年,学校每年都有年青的新教师充实师资队伍,而年青教师从教的前三年,是“入职适应期”,也是他们成长的关键期。因此,如何缩短新教师的岗位适应期,帮助新教师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再到站好讲台,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成为教学骨干,乃至名师,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本文就新入职教师的培养提出一点思考。
一、新教师存在的几个问题
新教师在“入职适应期”,都存在一些必须解决的共性问题。
(一)自身发展有个性,但缺“定性”
新教师刚上岗,比较注重自己的“个性张扬”,但初为人师,常常感到“身不由己”。面对外界的喧嚣、诱惑和校园的宁静、平淡,不能很好的适应角色的转变、环境的变化、人际交往、现实与期望、教学压力等一系列困扰他们的问题,会出现激动、彷徨、困惑,甚至是痛苦的过程,在很大程度影响他们对教学能力提高的专注力。
(二)知识层面有学历,但缺“经验”
大部分新教师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在知识层面足以满足的学生的需求,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缺少与学生交流、与家长沟通的经验,面对学生显得无所适从;课堂教学无目标,无重难点等,课堂上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丢三落四,过度生硬,有时脱节,板书出错,遇到突发事件不知所措等;往往只顾“授经”,不顾学情,没有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课堂上多媒体、小黑板、自制教具应用,小组学习、作业练习搞的“热热闹闹”,却“杂乱无章”等。
(三)课堂教学有技术,但缺“艺术”
新教师的高学历起点决定了他们不缺技术,信息技术、艺体等方面水平都比较好,但在教学上有的新教师按课前准备的教案教学,不敢越雷池半步,话少、语速慢,抓不住学生注意力,结果自己讲了很多,学生收获不多;有的新教师竹筒倒豆子只顾倒给学生,不能及时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有的新教师担心学生听不懂,反复强调,失去语言和思维的逻辑性,造成学生思维混乱,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不少新教师课堂板书随心所欲,基本功差,在潜移默化中导致学生的作业也零乱不堪。
二、新教师培养的几点做法
针对新教师入职适应期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四段十环”三年培养策略,四段即岗前培训、职后第一年的跟岗实践、职后前两年的跟踪指导、职后三年的助力发展,十环即按“建、定、指、壮、结、厚、压、搭、架、树”十个环节,为每一位入职新教师成长“搭台”,为他们的成功“助力”。
(一)做明培养规划
1.建“班子”。学校成立校长负责、分管校长主抓、骨干教师帮扶培养团队,确定具体负责人和导师,形成研究与指导一体的培训培养机制,保证新教师培养计划的有效实施。
2.定“方子”。围绕一年合格、两年胜任、三年成熟的培养目标,制定新教师培养规划;建立新教师跟岗记录、导师评价制度,为每一位新入职新教师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和具体的培养措施。
(二)做实岗前培训
做好岗前培训是一个新教师入门的重要环节。
3.指“路子”。岗前培训重点引导新教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专业技能,明确“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将怎么干”,帮助新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教师观。
4.壮“胆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用放大镜看优点,用显微镜看缺点”。因此,岗前培训一要让新教师多发言、多交流,表扬新教师的点滴进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二要让新教师多参与、多实践。让新教师参与课例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实施让新教师熟悉教学各个环节,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做细跟踪指导
5.结“对子”
(1)建立导师制度,落实“坐诊”。学校为每位新教师指派一名导师,结成师徒对子。通过导师一次次问诊、把脉、开药方,做到对症下药。一是指导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等环节,手把手教会备课要领,面对面教授上课流程;二是跟踪指导新教师对学生各项活动的处理;三是督促新教师坚持写教学案例、读书笔记、总结汇报、教学反思,坚持一课一反思、一课一心得,及时总结教学中成功点和缺陷,经过再实践,熟悉并把握教学环节和教学规范,逐步提高业务素质。
(2)建立跟岗制度,把好“三关”。
一是“听课”关。要求新教师先听课后上课,多听导师的样板课,了解怎么把握教材重难点和知识结构,多听班主任老师课,了解班主任对学生规范的整体要求,多听优秀教师课,学习优秀教师如何通过最佳的组织、安排、引导,激发学生高涨的情绪、充沛的情感和对学习浓厚的兴趣,广泛听不同学科的课,融合不同学科教学的方法和思想。
二是“仿课”关。鼓励新教师学课,先模仿后创造,仔细研磨一节优质课,模仿做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流程,允许全盘吸收、模仿,再与原授课教师的课堂效果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
三是“亮课”关。让新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导师指导下,呈现的一节原创汇报课,承担起教育教学的重任。
6.厚“底子”。入职的第1年,让新教师以“学”为中心,读好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写一篇读后感;带好一个班,写一份班主任常见问题(选其中之一)处理方案,一篇班级工作观察日志;上好一堂入门课,设计好一份教案,撰写一篇说课稿(突出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一篇教学反思;写好一篇教育科研论文。掌握好一项技能;辅导好一个课外兴趣小组;一份单元作业,苦练基本功,夯实基础,加厚功底,提升教育教学技能。
7.压“担子”。入职第2年,以“教”为重点,组织新教师上公开课、主题班会课、汇报课,撰写教学设计(详案)、制作教学课件;撰写评课稿、作业批改讲评教案、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命制单元试卷;参加基本功竞赛;担任毕业班班主任等,在教学第一线“唱主角”、“挑大梁”,让新教师在实践中见世面、长知识、增才干,增强其工作的独立性,培养校级“教学新秀”。
8.搭“台子”。入职第3年,以“评”为主体,组织新教师“三字一画”(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和简笔画)、“两技三法”(板书技术、信息技术与教法、学法及实验方法)、“五课(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演讲(我的教育故事)和优质课评比,为新教师提供更多展示才艺的舞台。
(四)做准助力提升
9.架“梯子”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用放大镜看优点,用显微镜看缺点”。适时组织新教师外出听课、学习或培训,为新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并组织新教师返校汇报反思和感想、上一堂汇报课,学以致用;定期召开新教师、指导教师、学校领导座谈会,开展专题研讨与交流,为新教师创设交流机会,正确地引导新教师进步;组织新教师参与课例教学与研讨、课堂教学比赛等教学教研活动,为新教师搭建展示机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10.树“牌子”。组织新教师参加竞赛或展示活动,特别是参加县级以上赛课等活动,学校和导师全程跟进,从备课、说课、试课、评课到再次备课、说课、讲课、评课,帮助他们打磨,展示自我,体验成功,激发他们的进取意识,培养县级“教学新秀”。
新教师是学校的新生力量,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外界的帮助,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学校培养过程和自身实践历练,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学校管理者和老教师的培训与引领,用一些实用、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顺利迈好教师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帮助他们尽快提高,早日成为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
作者简介:沈伟,男,汉族,安徽省南陵县家发中学数学教师,曾任南陵县教研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南陵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南陵县培训团队首席专家,高级职称,本科学历。主要研究初中数学教学和教师培养。
联系方式:南陵县教育局,电话:13965161700, 邮编:241300,邮箱:1061346307@qq.com
参与文献: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教师〔2018〕2号)
②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3.4
ƒ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6
④高洁:《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培养》 内蒙古教育,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