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角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构建——以国外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鉴

全域旅游视角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构建——以国外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鉴

赵思佳  

摘要:本文从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发展集团化路径选择以及集团化发展模式下职教与行业对话开始论证,选取美国、瑞士、澳大利亚作为研究案例,对其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最终从学校、企业、政府、行业四方联动,以联合发布人才需求报告、合力开展招生教学工作、抱团组建专业建设联盟、项目引领培训咨询中心以及创新校企合作形式5个方面构建全域旅游视角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以期为全域旅游背景下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全域旅游  高职旅游  人才培养  路径构建

一、 研究背景

(一)全域旅游背景下的集团化路径选择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李金早局长做了《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努力开创我国“十三五”旅游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出将全域旅游作为新时期的旅游发展战略。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观,全域旅游包含着拓展的理念、共享的思维、开放的气度和融合的方法,是旅游行业发展的一次思想解放。

全域旅游对学校、行业、企业、部门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政校企行该如何有效联动、通力合作助力晋城市旅游新发展、新突破?集团化路径选择提供了思路和答案。“集团化”最初源自经济学领域,它的内涵是指将经济领域中分散的、生产规模比校小的实体以集团的形式有机地结台起来形成规模较大的经济远行实体并以规模优势实现企业经营中的规模效益。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依托集团化的形式达到并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结构优化和功能扩展,“大手牵小手”、“以强扶弱”,从而形成职业教育服务市场的一种机制和组织。

(二)职教集团模式下的职教与行业对话

    职教集团旨在在旅游职业教育和旅游产业之间展开一次有效而深刻的对话,升温职教和产业之间的关系。通过产教对话,丰富旅游职业教育与行业产业合作形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教合作机制,加强旅游业高素质人才培养。

二、国外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一)美国高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美国是旅游职业教育相较发达的国家。在美国,旅游职业教育的学制为期两年,实用性很强,着力培养旅游行业一线工作人员。其人才培养模式以人为本位,能力是基础,需求是核心,旨在培养具有敬业精神、服务意识旅游人才。

美国旅游职业教育的借鉴之处有三点:一是形成了以经济、管理、法律、心理、会计、金融等为基础的课程体系,旨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服务意识与能力,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二是形成了“双师型”的师资体系,旅游专业教师绝大多数是在相关部门正在或任过职的人员,因此教师的课不仅生动而且有特色,实用性强,他们可以把行业中的新发展、新动态、新问题带进课堂;鼓励学生调研、考察和讨论,重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瑞士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专业声誉最高的国际酒店管理人员培训院校,是迄今得到瑞士联邦政府承认的惟一一所酒店业管理人才职业大学。

洛桑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建在饭店内”,人才培养模式是典型的“店校合一”。学生的个人生活、学习实践都在饭店进行和开展。“店校合一,产学结合”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实际上就是一座不对外营业的酒店,学生生活起居全在饭店,兼有员工和客人的双重身份,在酒吧休息,餐厅进餐,住饭店的标准间,统一着装,处处体现者职业环境;在师资选择上,教师任教的必备条件是有丰富的经营酒店的经历,教师定期要回到酒店中掌握最前沿的酒店行业营信息,调研国际化经营中出现的新问题,使得教学始终与行业接轨。洛桑的目标是使学生胜任酒店或餐馆内任何一项具体的工作,是典型的职业教育。

(三)澳大利亚的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澳大利亚高职旅游人才培养形成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理念是终身学习。为了鼓励人们不断、多次学习,所以对招生对象没有年龄限制,建立“学校——工作——再学校——再工作”的多循环的终身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教育。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建立国家职业资格构架,规范就业市场,规定技能要求高的工作岗位必须持有职业证书才能就业,以国际认证制度的建立来促进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化进程;实践环节法律保驾护航,既在立法上对职业教育实践给予保证,又在政策上予以支持。此外旅游企业也主动与高校合作,共同研究旅游教育,精心设置培训专案,整合教育资源。

 国外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项目

国家

代表性学校

办学理念

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

师资建设

美国

康奈尔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夏威夷大学

 

以人为本

理论基础

服务意识

服务能力

专业实践

聘用的教师绝大多数是在相关部门正在或任过职的人员

瑞士

洛桑酒店管理学院

学校建在饭店内

店校合一

理论课

实践课

语言课

有丰富的经营酒店的经历;每隔一定的时期,学校都要求教师回到酒店里去

澳大利亚

 

终身学习

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

基础课

核心课

选修课

“学校——工作——再学校——再工作”的多循环的终身学习和教育模式

三、全域旅游视角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构建

(一)联合发布人才需求报告

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工作,编辑“旅游行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结构研究报告”,发布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类型、层级和数量信息,指导办学主体按照需求确定招生专业,制定招生、培训计划。

(二)合力开展招生教学工作

根据旅游企业用人需求类型、层级和数量,统一管理招生计划和任务指标,协同开展招生教学工作,实行利益分享、风险共担机制,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试行“招工与招生合二为一”的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前为旅游企业储备人才。

(三)抱团组建专业建设联盟

从旅游行业发展需求出发,积聚职教资源,组建专业联盟,统一专业结构调整、新专业开发与建设,建成旅游管理专业品牌集群,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行业协会指导下,联合研发职业技能标准,形成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项目引领培训咨询中心

多方联动,整合资源,寻找“利益点”、“服务点”,合作进行职业标准、人才培养标准研究;合作开展技术项目、发展战略研究;合作开展职业培训及新技术、新方法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形成服务晋城市旅游行业发展的推动力。

1.形成职业培训中心

发挥资源优势,共同建立培训中心,研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职业培训项目,开展学历和非学历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开办多类型、多规格、多形式岗位培训班,降低企业培训成本,建设“企业点菜,学校配餐”的职业培训品牌。

2.形成旅游发展与管理人才咨询服务中心

    扩大晋城职业技术学院“高、精、尖”旅游专业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研究的品牌影响力,形成职教集团咨询服务、规划研究实力,在旅游行业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发挥智库作用。

(五)创新校企合作形式

“企业制学院”引领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进行岗位分析、能力分析,共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共同进行专业能力体系和课程体系建设,共同完成教育全过程的育人机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学前酒店见习”,“学中工学交替”,“学后顶岗实习”为教育时间轴进行“全程产学交叉”。

四、总结

本文从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发展集团化路径选择以及集团化发展模式下职教与行业对话开始论证,选取美国、瑞士、澳大利亚作为研究案例,对其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最终从学校、企业、政府、行业四方联动,整合资源,共同发力,构建全域旅游视角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以期为全域旅游背景下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贾玉云.中外对比视角的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 何瑛.职教集团化机制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14(03)

3. 全继刚.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05).

4. 马琳.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02).

5. 贾玉云.中美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比较分析与启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11).

6.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