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研究范式的实然之境与应然之需

教育技术研究范式的实然之境与应然之需

张立国,侯瑶,刘晓琳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

摘要:教育技术学科发展依赖于科学研究,研究范式的规范化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本文根据我国近三年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期刊文献对教育技术研究范式的现存形态进行抽样分析,以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为要素展开内容分析,通过实证数据分析得出目前教育技术领域明确遵循研究范式规范的研究少之甚少,研究者对研究规范的态度极为宽容,研究科学性大打折扣。因此增强研究者研究的规范意识,加强研究范式应用层面建设,重建学术品质是实现教育技术研究科学化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研究范式;内在结构;科学研究;研究规范

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已然成为教育信息化新的时代命题。在推动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教育技术学科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教育技术学科发展依赖于科学研究,而科学研究中规范的研究范式是保障。因此,从研究范式角度考察当前教育技术研究的科学性,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探究解决策略,不仅对教育技术研究范式的规范和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设计

范式指科学研究共同体所坚持的信念体系,常规科学活动由范式指导。[1]研究范式是指在任何一类研究所运用的思维工具、技术工具和符号工具,以及一套从发现问题到检验结论正确性所必需的顺序和规范的特定结构性组合。[2]传统教育学研究范式划分为实证主义(科学主义)、解释建构主义(诠释主义)以及思辨主义(批判主义)三种。这三种研究范式同样适用于教育技术领域,除此之外塔什亚考里(Tashakkori)和克雷斯威尔(Creswell)所提出混合研究范式为后起之势作用于教育技术学科,为教育技术事业发展充分发挥着自身优势。[3]因此本研究根据教育技术领域内的四种研究范式:实证主义、解释建构主义、思辨主义和混合研究主义进行分类并分析。

本研究选取三年内(2016-2018)教育技术领域的《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开放教育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现代远距离教育》《远程教育杂志》七本核心期刊的部分文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层随机抽样从七本期刊中抽取236篇文献,以此开展内容分析研究。

内容分析要素按照教育技术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划分。哲学上研究范式是指关于研究的一系列基本观念,这些基本观念的分层次组织诠释了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内在结构的最高层为本体论,关乎现实的本质,回答了事物存在的真实性问题;认识论强调知者与被知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置于第二层;前两层引出第三层的目的论,即研究具体目标之下更广泛的目的;研究目的又决定了最下层的方法论,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问题。[4]目的论体现在研究问题、建立理论和检验假设三个变量中,方法论具体表现为抽样、数据收集、研究合理性、数据分析和归纳推广等变量。[5]以此九个变量作为分析要素进行内容分析,各要素具体内涵如表1所示。

研究过程中我们假设所有研究对象遵循其研究范式的前提预设。首先针对每篇文章研究问题判定该研究所属的研究范式。研究问题关乎总体内部趋势以及所有总体的趋势[6],且探寻研究问题之本质的本体论为内在结构的最高位,因此研究问题可作为研究范式的决定因素。其次依照教育技术研究范式内在结构的九个要素进行对抽样总体逐一编码并统计分析。

1  教育技术研究范式内在结构

分析类目

实证主

解释建构主

思辨主义

混合研究主义

本体

现实主义现实可被了

相对主义社会是变化的,取决当下的情

历史现实主义—现实是由价值观念塑造而成的, 是随时间而逐步具体化的

实用主义、系统哲学外部世界的确独立存在但不能通过一次研究完全解决

认识

客观主义,研究发现是真实

主观主义,知识是人创立的,具有主观

交互的/主观主义;研究的过程与结果价值有涉

折中主义,既强调客观事实的作用,也强调主观理解的作用

 

 

目的论

研究问

寻求和测量变量的中心趋

寻求现象在具体情况下的意义并解

对价值进行分析、判断和批判

封闭和开放式问题全面、整体探究

建立理

预测和控

理解或无理论目

解放、社会变革

预设、呈现方法

检验假

有正式假

无正式假设或无假

无正式假设或无假设

无明确假

 

 

 

 

方法论

随机抽

全体研究、个案研究或者非随机抽

非随机抽样

概率抽样和目的抽

数据收

实验问卷

观察、深度会谈、文献研

意识形态和价值批判

调查问卷、访谈和观察、文本研

研究合理

通过研究工具的应用,以研究结果的合理性为基

通过研究者质之间或者第三者地研究合理性的判断,不需要检

无需交代

定量、定性结果结合

数据分

定量分

质性分析和整体解

可归于质性分析, 是一种评判过程

定量、定性研究顺序、并行或嵌套

归纳推广

明确的研究结果推广

结论不推广

有时暗含着推广到其他场合

明确的研究结果推广

二、数据分析:教育技术研究范式实然之境

本研究首先对抽样文章的所属研究范式进行判断并统计,其次针对各类研究范式内部结构进行深层分析。深层分析从内在结构要素的一致性和背离性[7]两方面进行,一致性是指被分析对象的研究符合教育技术研究范式内在结构的基本要素程度,背离性是指研究对象违反其研究范式内在结构的基本要素程度。

(一)教育技术研究范式总体现状

2  教育技术各类研究范式所占数量及百分比

 

研究范式(篇)

电化教育研究

开放教育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现代远距离教育

远程教育杂志

 

总数

 

百分比

实证主义

8

6

9

6

8

4

55

23.31%

解释建构主义

35

5

38

5

5

7

134

56.78%

混合研究主义

3

3

2

0

0

3

15

6.36%

思辨主义

5

4

4

8

2

3

32

13.56%

数据分析显示,解释建构主义研究范式占56.78%,为当前教育技术研究主流研究范式。而在实证主义不断被提倡的时期,实证主义占有相当的地位,占总量23.32%。混合方法研究作为最年轻的研究范式,其研究范式应用最少,仅有6.36%,思辨主义研究范式占到13.56%。有学者曾对中美期刊发表文章进行比较,美国期刊文章多采用实验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等实证主义研究范式,而中国期刊文章多采用定性研究法和文献分析法等哲学思辨研究范式。[8]这与本次研究结果不谋而合。长期以来,对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不注重方法论,方法单一,定性研究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了以应用为取向的教育技术学发展的桎梏。[9]因此,改善当前教育技术以质性研究为主的研究现状,推崇实证研究和基于实用主义的混合研究是教育技术研究成熟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教育技术研究范式具体规范程度

3  四种研究范式对各自内在结构遵循的程度

符合变量个数(篇)

实证主义

解释建构主义

混合方法主义

思辨主义

3

1(1.8%)

11(8.2%)

0

0

4

5(9.1%)

21(15.7%)

1(6.7%)

2(6.3%)

5

11(20.0%)

52(38.8%)

1(6.7%)

2(6.3%)

6

15(27.3%)

25(18.7%)

4(26.7%)

12(37.5%)

7

16(29.1%)

16(11.9%)

2(13.3%)

9(28.1%)

8

6(10.9%)

5(3.7%)

6(40.0%)

9(28.1%)

9

4(4.0%)

4(3.0%)

1(6.7%)

0

平均符合个数

6.62

5.34

6.93

7.03

最多符合变量

7

5

8

6

针对每一研究对象符合其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要素的变量个数的统计数据来看,如表3所示,实证主义研究中最多符合变量个数为7,即9个变量中能有7个变量符合标准的文章占多数,符合3个变量和完全符合均为极少数,平均符合变量个数为6.62。解释建构主义中符合其要素的变量个数频数最高为5,能够实现5个完全符合内在结构标准的要素的解释建构主义文章占大多数,解释建构主义研究范式的文章要素平均符合个数为5.34。混合主义研究中多数文章能够实现8个变量符合内在结构要素标准,其平均符合变量个数为6.93。思辨主义研究中最高符合变量个数为8,多数文章有6个变量符合标准,平均符合变量数为7.03。以此看来,我国教育技术领域中研究能够实现研究过程的大致规范,这代表着其研究过程仍存在问题,完全达到9个要素都符合的研究屈指可数,因此针对研究中违背的结构要素及其违背归因的探寻至关重要。

对此,我们对七本核心期刊的所有抽样文献进行范式分类研究,探寻每类范式的内在结构要素遵循程度。

4  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对其内在结构各要素遵循的程度

实证主义/篇

本体论

认识论

研究问题

建立理论

检验假设

抽样

数据收集

研究合理性

数据分析

归纳推广

电化教育研究

8

8

5

6

1

1

6

5

8

2

开放教育研究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