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Practical effect of counselo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media
赵振岭
(合肥师范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本文以新媒体视域下辅导员如何结合新媒体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分析新媒体对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益处及挑战,从辅导员自身、思政教育平台和思政教育客体三个方面探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网络的迅速发展让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进一步扩大,同时也让信息鱼龙混杂。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何抓住网络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是新形势下辅导员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内容。高校辅导员如何把握新媒体发展规律,运用新媒体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新局面。
一、新媒体对辅导员开展有效思政教育的益处
1、新媒体提高了辅导员工作时效性。
新媒体均借助网络技术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极大的提高了辅导员工作的时效性,也为辅导员作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辅导员由传统一对一的沟通交流向一对多转变,交流方式和媒介的转变极大的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学生通过新媒体相关媒介发表观点和想法,辅导员也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动情况。可以说,新媒体传播性强、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等特点带来的新的工作方式为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提高工作效率带来了很大便利。
2、新媒体提高了辅导员沟通方式的多元性。
随着网络的发展,新媒体的媒介越来越丰富,由原来的文字、图片到现在的视频、影像等,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各种素材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充满个性和丰富内容的传播素材让学生更容易接收这些内容,同时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更加紧密、更有感染力。同时,辅导员与学生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在线实时交流,甚至可以匿名,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更加紧密。辅导员也可以通过查看学生的微博、朋友圈等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二、新媒体对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1、新媒体具有沟通的虚拟性。
新媒体主要是借助网络形式发展,网络的虚拟性既便利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影响了沟通的实效性。新媒体交流沟通的虚拟性通过文字、图片等进行传播,但其交流沟通的内容很难进行有效规范,也很难保证其中的真实性。因此,辅导员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沟通交流时会因为其虚拟性产生的负面效应,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趋利避害[2]。
2、新媒体信息鱼龙混杂。
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学生获得信息的手段和渠道都越来越丰富,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知乎等新型的社交工具获取大量的信息,抖音、快手等小视频软件也在年轻人中形成特有的娱乐文化,所有这些社交媒体再带来获取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的鱼龙混杂。大量的信息必然带来不同的观点冲击,观点、言论良莠不齐,高校辅导员如何能让学生在纷乱的信息中准确剖析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有效的控制舆论立场,形成并传达正确的思想观点显得尤为重要。
3、新媒体要求辅导员个人能力提升。
新媒体的虚拟性、交互性以及海量信息的鱼龙混杂对辅导员开展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辅导员不仅要能够熟练应用新媒体,融入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还要在鱼龙混杂的信息中占据主导,开展学生工作。其次新媒体高度的开放性和传播性对辅导员思想教育语言和方式的要求更高,辅导员一句未经雕琢的话语可能引发学生转发、分享,辅导员的行为等可能会被学生偷拍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因此面对复杂的新媒体环境,辅导员个人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
三、新媒体环境下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途径初探
(一)思政教育主体——辅导员
1、提升辅导员政治素养与媒介素养
一方面通过培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水平。通过思想理论和信息化运用等培训让辅导员积极应用新媒体,充分而有效的利用微博、微信、QQ、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高校要创新管理机制,除了政治素养还要将媒介素养纳入辅导员考核评价机制中,建立新媒体创新机制,对于将新媒体思政教育做得创新、创意的辅导员给予奖励[3]。另一方面,辅导员自身要逐渐养成媒介意识,不断学习新方法,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形式,深入学生虚拟世界,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
2、辅导员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新媒体时代,面对的大学生均是90后、00后,他们更多要求平等、民主,因此传统以事务为中心的刚性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思政教育。辅导员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柔性管理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新媒体各类媒介关注学生动态,了解学生诉求,从而捕捉学生关注的话题和焦点,辅导员从中正确引导。同时辅导员可以在学生群体中进行隐形引导,对于新媒体出现的不同声音善于疏导,同时利用官方媒体或个人平台保持与学生互动,充分建立与学生的信任。
(二)思政教育平台保障
1、加强思政教育网络平台建设
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学校给予的资源,在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同时能够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拥有话语主导权。进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引导功能,如此才能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节和整体的实效性。其次,在大学生常浏览的网站或者时事热点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的微博、微信等平台上,要形成辅导员、优秀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等为意见领袖,在大学生网络活动和舆论中作出标杆,最终形成良性互动。最后,辅导员要主动利用新媒体与学生群体进行交流互动,以学生比较关注的就业、个人成长、未来发展等话题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阐释社会热点的合理、理性观点。充分利用新媒体环境虚拟性和隐蔽性等特征,可以匿名出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以民主、平等的理性交往姿态与大学生群体建立友好的可持的良性互动关系,逐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2、充分利用易班开展网络思政教育
易班是提供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互动社区。它融合了论坛、社交、博客、微博等主流的Web2.0应用,加入了为在校师生定制的教育信息化一站式服务功能,并支持WEB、手机客户端等多种访问形式。辅导员在进行网络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易班的功能,在易班中宣传校园文化、开展思政课题,还可以将就业指导、思政教育一些视频、讲座、文字等上传到易班平台上,学生可以自行学习,同时可以在易班中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同时,辅导员还可以在易班网上组织网上班会、党团活动等等,将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第二课堂等内容上传至易班,让易班成为每位学生喜闻乐见的互动平台。
(三)思政教育客体——学生
1、提高学生网络信息甄别能力
90后和00后都是思维活跃、观念新潮的群里,本就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他们又是人生阅历尚浅、思维比较单纯,对在庞杂的信息中很难有较好的信息辨识能力,稍有不慎就会在信息的洪流中迷失自我。因此提高学生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尤为重要,辅导员要通过班会、日常教育等不断提升学生的网络信息甄别能力,在新媒体信息的骗局中能准确定位,不迷失、不盲从。
3、加强学生组织建设,树立学生典型
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组织影响力尤为重要。辅导员应加强学术党、团、班级、社团的建设与管理,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让党员在学生群里中加强正确价值观的宣传。让团组织和班级组织在服务学生和开展相关活动的过程中影响学生,将思政宣传深化、内化。同时发挥学生会及社团在大学生的力量,促进学生形成自我管理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思政教育尤为重要,高校辅导员应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注意新媒体的科学、合理利用,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将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最终形成一致高水平、专业化的思想政治队伍。
参考文献:
[1]年大琦.基于易班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2(4):72-75.
[2]杨立淮,徐百成.微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新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8):79-80.
[3]曾海艳.高校学生辅导员媒介素养及其提升策略[J].学术论坛,2012(5).
[4]刘君.新媒体时代提升高校政治辅导员媒介素养的价值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8).
[5]郑苏文.微时代信息传播形态下的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建构[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6).
[6]张佳新.媒体环境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3.
[作者简介] 赵振岭(1987—),安徽淮北人,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辅导员,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