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分析与控制对策—以阿里为例

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分析与控制对策—以阿里为例

 

孙静静 (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在如今这个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为了全方位、多元化发展,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投资活动。企业进行适当投资可以令有限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率的使用,增加企业的投资收益。但是,任何投资均存在风险。企业投资存在的风险包括对所投资产品战略频繁更迭、对企业间文化差异不够重视、过度看重所投资产品的回报效率以及投资的部分产品创新性不足等。相应地,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这些风险,如保持所投资产品发展战略的稳定性;树立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缓解企业间文化差异对投资的影响;加大对所投资产品质量创新的重视等。

关键词:企业投资风险;成因;对策 

 

.引言

投资指的是特定经济主体为了在将来可以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资金增值,在一定时期内向一定领域投放足够数额的资金或实物的货币等价物的经济行为[1]。投资风险是指从决定投资到结束投资的这个过程中,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实际投资收益与预期投资收益不一致的情况。在企业管理中,风险管理被人们普遍关注,任何企业均会有投资活动,而只要有投资,就会有风险。所以对于风险管理来说,由于投资活动所产生的风险是其中最主要的管理对象。进入世纪,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实力日益增强,出现了众多大规模投资事件。1999年,马云带领17个人在杭州创立了阿里巴巴,这18个人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阿里创始团队“十八罗汉”,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上市后,阿里市值达到了2314亿美元[2]2314亿美元的市值说明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上市公司不是在社交领域独占鳌头的腾讯,也不是在搜索市场拔得头筹的百度,而是阿里巴巴。在最近的投资中,阿里收购饿了么又格外引人关注。201842日,阿里巴巴集团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对饿了么完成全资收购,有人说阿里的此次收购是为了回应腾讯收购美团之举,阿里巴巴曾直接表示:我们从来不做财务投资[3]。阿里的投资活动显得豪气十足,一年时间几乎买下中国半个互联网,但是并不是所有投资均会成功。做好对投资风险的分析和控制,可以很好的提高投资成功的几率。本文从阿里的部分失败投资入手,重点分析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

.阿里公司部分失败投资

近年来,阿里对多个领域进行了投资,比如饿了么、UC优视、菜鸟网络、新浪微博、优酷土豆、海尔、中国邮政等,几乎买下了中国半个互联网。在这些投资之中,不仅有成功,而且也有失败。阿里的部分失败投资如下表所示:

1  阿里失败投资一览表

产品名

主要业务领域

产品存续时间

结果/现状

中国雅虎

门户搜索网站

19999~20139

停止运营

口碑网

生活服务平台

20046~2011

2011年停止运营;2015年新口碑品牌重启

天天动听

音乐播放平台

2007~20169

被阿里收购后于20164月更名为阿里星球,20169月停止音乐服务

淘江湖

好友交互平台

2010~20139

产品下线

阿里旺旺国际版

商务沟通软件

2011~20143

停止运营

淘日本

商品购物频道

20106~20124

宣告关闭

淘宝指数

数据分享平台

20121~20163

服务下线

淘点点

O2O餐饮服务平台

2013~20164

2015年淘点点被口碑外卖取代,2016年后者并入饿了么

淘字号

线上店铺服务平台

20139~20158

停止运营

基金淘宝店

电子商务平台

201311~20165

停止运营

来往

移动好友交互平台

20139~201511

转型,更名为点点虫

阿里云引擎ACE

应用托管平台

201410~20165

停止运营

阿里云博客

博客

20125~20136

服务下线

云手机助手

手机助手应用

20152~201511

服务下线

天猫宝

理财支付产品

201411~20158

停止服务,资金转入支付宝余额

支付宝生活圈

社交服务平台

201610~201611

停止运营

资料来源:本表收录的名单均来自公开报道

三、阿里投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任何投资都会有风险。企业要想使投资达到预期的目标,制定措施来控制投资中所存在的风险,首先要对风险的成因进行深入的分析。

()、对所投资产品战略频繁更迭

企业发展战略可以帮助企业明确自己要想达到预期发展目标,在每个阶段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做。企业在进行投资时,需要对所投资项目或产品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而频繁的战略更迭会使企业频繁变化自己的业务重心,浪费资源,浪费时间,也会使消费者感到疲惫,最终会使所投资的产品失去市场竞争力。

20071月,阿里投资的雅虎中国将自己的业务重心对准了企业搜索,但在这之后不久,它就对原来事业部进行了重新分配,它解散了其中的新媒体、搜索和通讯三个部门;2008年,中国雅虎选择了与口碑网进行了战略合并,至此中国雅虎的主攻市场就从搜索引擎市场转向了生活服务市场,在搜索引擎市场的存在感逐渐降低;2009年,中国雅虎与口碑网的战略合并结束,之后将自己的业务重心重新放在了搜索引擎市场上[4]。中国雅虎频繁变化自己的业务重心,但是每次变化都没有成功,最终对中国雅虎的投资失败。

与投资雅虎中国失败原因相似的还有阿里投资的淘点点项目,由于淘点点频繁出现调整战略,将和订餐有关的所有功能都尝试了,但都没有持续做下去[5],最终导致阿里对淘点点投资失败。

()、对企业间文化差异不够重视

文化差异给投资带来的风险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会使得企业在项目交流上产生分歧,不利于投资;二是会使企业投资的项目无法进一步向前发展;三是会使企业内部矛盾加剧,使企业运作减慢[6]。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对外来产品进行投资时,需要考虑其中由于文化差异所产生的投资风险。

雅虎中国的工作团队来自外国,与阿里的企业文化存在差异。口碑网的创始人李治国曾经表示,雅虎的行事作风与口碑、阿里大相径庭。而阿里收购雅虎时没有充分考虑文化差异的存在,后期也没有采取措施来改善这个问题,这是导致雅虎中国最后停运的另外一个原因。

近期还有一个因为没有考虑文化差异而导致大规模投资失败的案例,在2014年万达以约22亿人民币收购的西班牙大厦,最终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2016年,西班牙企业将西班牙大厦以2.56亿欧元从万达手中回购。

()、过度看重投资产品回报效率

企业所投资的产品或项目能否成功,不仅和收回产品成本和获得利益的时间有关,更重要的是和产品质量有关。如果一个产品本身就是有问题的,那么无论企业所投资产品的回报效率多么高,都无济于事。企业选择或者放弃一个产品,是有关企业发展道路选择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如果产品质量高,不仅会使用户满意,而且会使企业的员工产生一定的自豪感,从而更加积极地工作。

当初阿里在投资来往这款社交软件时,不仅斥巨资做大量广告,还硬性要求每位员工必须使用,且让其家人朋友也使用来往,试图以这样的方式迅速增加用户数量。这样的方式虽然会使阿里在短时间内获得投资收益,但并不利于产品的长期发展。

()、投资的部分产品创新性不足

企业在对项目进行投资时,如果不能了解用户需求、掌握市场信息,而只是模仿那些在市场上已经占据一定份额的产品,意图这样就能像那些产品一样成功,最终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如果产品不能保持与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差异化,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那么这个产品就会被迅速淘汰,对产品的投资也就宣告失败。

阿里对来往投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产品的创新性不足。阿里当时大规模投资来往这款社交软件时,就是根据微信来定位的,它的功能与微信极其相似,不少人把来往称为“山寨版的微信”。当初腾讯和百度不想要淘宝一家独大,尝试做电商时,马云曾经说过“打败淘宝的不会是第二个淘宝”,同样地,阿里也不可能用第二个微信来战胜微信[7]。来往没有做到差异化,只是一味的模仿,不能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最终被市场所淘汰,阿里的投资失败。

四、阿里投资风险的控制对策分析

企业之所以会进行投资,其中最主要目的便是增加企业收益。所以,企业在对投资风险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以后,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甚至是预防这些投资风险,以使自己的投资收益达到最大化。

()、保持所投资产品发展战略的稳定性

企业的投资活动成功或者失败,有时候甚至会对企业以后的发展道路产生一定的影响。长期且稳定的发展战略可以使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将有限的人力资源和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所以,企业有必要制订出针对所投资项目或产品而言的长期发展战略。制定长期发展战略的步骤大致为以下三步:

其一,企业在进行投资以前,要对所投资项目或产品的市场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因为只有先了解用户喜欢什么,才能把握住投资方向,对产品的定位进行认真的分析与研究,投资那些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

其二,企业在投资以前,需要根据预期发展目标,事先制定出一个有效的投资方案和长期发展战略[8]。在这个投资策略中,需要指出投资所包含的风险,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规避这些风险;

其三,根据企业事先想要达到的投资目标,对企业所投资的项目或者是产品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一旦确定发展战略以后,除非市场发生变化需要改变发展战略,否则不要出现频繁更迭。因为频繁变更发展战略会使员工和用户感到疲惫。

()、树立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随时随地都面临着风险,有的企业甚至设置了风险管理部门。与此同时,企业一定会进行一些大大小小的投资以拓宽自己的发展道路,增加自己的收益。而任何投资均包含投资风险,企业要想有效地控制风险,首先必须要树立风险意识,要对风险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个企业在进行投资活动时要时刻提醒自己、提醒员工要有风险意识。盲目多元化、盲目扩张以及被连续的成功冲昏头脑以至于轻敌麻痹等,都是缺乏风险意识的表现。对企业的投资活动而言,如果员工有了风险意识,那么员工就会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对企业的投资活动也会更加重视,那么企业投资活动的风险管理工作也就能更顺利的进行下去,从而能很好地到规避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害,让企业投资达到预期的目标;领导具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可以使决策更加谨慎,在对一个新领域进行投资时会意识到风险,不会出现盲目多元化的情况[9]

()、缓解企业间文化差异对投资的影响

面对不同的文化差异给企业投资所带来的挑战,企业应该积极面对这些挑战,而不是视而不见。每个企业的文化都有其共性和特性,文化差异会产生品牌隔膜,外来产品在其起源地所造成的影响力,一般来说传递到另一个地区的速度是很慢的。对于企业投资来说,特别是跨国投资(如阿里收购雅虎中国),应该抓住彼此文化的共性,积极应对文化差异给其带来的不良影响。有时即使是一个企业对同处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另一家企业进行投资,也会存在文化差异,这时主要就是企业间的文化差异。所以对企业投资来说,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缓解文化差异。缓解文化差异常用的几种方法:

其一,融合文化差异,扬长避短。在存在文化差异的投资中,要么植入自己的文化,要么就是“入乡随俗”。显然植入自己的文化要容易很多,但容易引起原有员工的不满,产生矛盾。最好的方法是充分尊重原有工作人员的意见,有效结合二者文化,扬长避短;

其二,注意缓和企业内部的人员关系。在存在文化差异的投资中,管理者应积极处理企业人员之间的关系,在跨国投资中,还要注意缓和不同国家工作人员之间的相处方式。比如举办年会、小型聚餐等,为员工创造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轻松环境,为企业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内部条件。比如在进行收购时,要注意处理原有企业工作人员和收购企业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其三,创造双方都认可的企业文化。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企业应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加强员工对本公司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不仅会提高公司的运作效率,还会拉近彼此的距离感,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人文环境。一个全部工作人员都认同的企业文化,能够让员工更加积极地为企业的投资服务。

()、加大对所投资产品质量创新的重视

企业在投资一个项目的时候,对项目的运营管理显然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企业还需要对于项目包含的产品本身给予一定的关注。企业一旦决定要投资某个产品,就要给予这个产品绝对的重视,不断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根据意见不断改善产品,加大对投资产品质量创新的重视。没有创新,企业就不可能成功,在如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更是如此。如果企业投资一个产品之后,对产品不闻不问,那么用户最终会对产品失望,也就意味着企业对产品的投资失败。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的方法主要有:

其一,树立质量是产品的命脉意识。要使企业全体员工认识到产品质量不好,产品就没有市场,企业的投资就会失去利润来源,投资就会失败;

其二,搜集所投资产品的信息。企业在进行投资时,不能一味地追随热点产品,因为这会导致企业的决策失误,不能准确制定出企业投资的长期规划,致使短期投资目标与长期目标不一致,进而与企业长远发展路径选择相矛盾,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在推出一个新的产品或项目之前,首先需要搜集市场上相关产品的信息,既要保留市场上既有产品的优点,又需要保持差异化;

其三,加大对产品创新的重视。成功是不能复制的。企业要想打造出一个被用户欢迎的产品,不仅需要深入分析市场上同类产品,还需要不断根据市场的变化创造出自己的特点,保持差异化,才能使自己所投资的产品能和市场上同类产品竞争;

其四,根据在市场上收集到的反馈信息对所投资开发的产品进行改良。一个产品要想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必须不断搜集用户的反馈信息,然后根据反馈信息改进产品。

五、结语

总的来说,中国企业在获得投资性收益的同时,为了保证企业的投资能够快速且稳定的发展,不但要对企业投资的风险管理工作给予重视,还要对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给予一定的强化。本文只是针对阿里巴巴的部分失败投资案例对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控制投资风险的措施。但是对企业来说,投资的对象不同,投资风险自然也就不同,因此投资风险的成因也有很大变化。还有许多本文没有分析到的投资风险成因,如存在财务管理信息失真的情况、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极其复杂、投资的模式和管理水平存在问题等。这些投资风险也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如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完善、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组织的效用进行强化、制定不同的投资组合以供选择以及对投资风险进行层层分解等[10]

[1] 廖韦燕.小企业扩大规模的投资战略探导[J].商,2016(14).

[2] 瞿涛.为什么是阿里巴巴[J].浙江经济,2014(8).

[3] 莫岱青. 阿里收购高德布局[J].计算机与网络,2014(3).

[4] 闵文达,徐天荣,梁宇.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经贸,2014(18).

[5] 王巨功.企业投融资关系问题综述[J].商场现代化,2015(31).

[6] 石亚妮.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新西部,2013(13).

[7] 贾战虎.投融资战略的选择[J].现代商业,2016(4).

[8] 申庆元.上市公司投资风险防范问题研究[J].科技视界,2015(24).

[9] 许忠荣.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13.

[10] 荆新.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