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效果评估

精细化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效果评估

常黎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预防保健与社区服务部 陕西 西安 710004 ) 张玉(西安市新城区疾病控制预防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04) 陈久霞(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预防保健与社区服务部 陕西 西安 710004)

【摘要】目的:研究接受预防接种儿童开展精细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接受预防接种的631名儿童进行研究,按照不同护理方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精细化护理组31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组321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接种及时率为96.13%,高于对照组83.80%P<0.05;观察组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显著低于对照组15.58%,P<0.05;观察组家长对预防接种的满意度为95.81%,明显高于对照组78.97%,P<0.05。结论:开展精细化护理在提升儿童接种及时率,减少接种不良反应,提高儿童家长满意度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儿童;预防接种;效果评估

预防接种是目前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但是儿童在进行预防接种时,可能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从而引起家长不满,增大了医疗纠纷发生的风险[1] 。精细化护理是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具体指的是根据已经制定好的要求进行严格的管理,强调管理的精细以及精心[2]。精细化护理管理不同于传统护理模式,其更注重护理的优质性,更具备人性化及合理性[3]。虽然需要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本身不是患者,不过因为其在医院接受服务,也属于医院的服务对象,所以也适用于精细化护理模式[4]。本研究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接受预防接种的631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分析精细化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实施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接受预防接种的631例0-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0例(男163例,女147例),年龄平均(3.28±1.36)岁;对照组321例(男167例,女154例),年龄平均(3.59±1.14)岁。两组年龄、性别结果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比较。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在接种前向家长讲解所使用疫苗的相关知识,接种时严格查对,接种后进行口头健康教育并告知注意事项。观察组则针对不同个体实施精细化护理,方法如下:

1.2.1定期举办妈妈班:妈妈班培训旨在通过多媒体的讲课的形式向家长传递预防接种相关知识,以便家长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护理宝宝[5]。根据建卡人数定期开展“妈妈班”讲座。家长第一次来门诊办理接种手续时告知“妈妈班”培训的具体时间、地点,通过讲座、互动等形式向家长宣教预防接种的意义,介绍疫苗相关知识、接种前后注意事项、疫苗的作用、分类、不良反应、接种后出现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联系电话等,确保家长对疫苗接种有正确认识,提高满意度以及接种的主动性。

1.2.2针对性语言诱导:首先再次向家长介绍预防接种的重要性,疫苗使用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争取家长的理解,能够积极配合,完成疫苗接种。其次护理人员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不同性格进行合适的语言诱导,帮助消除或者减轻儿童的恐惧心理,针对2~3岁的儿童,可以在固定儿童接种侧肢体的同时逗儿童玩耍,也可以让儿童玩感兴趣的玩具,转移其注意力,接种人员安全快速完成接种;针对自控能力较强的儿童,护理人员给予足够的鼓励和表扬,增加儿童应对接种的勇气,提升儿童的配合度,使其能够自觉接受疫苗接种。

1.2.3正确统一的固定姿势:针对没有理解能力,活动能力相对较弱的婴儿或无法配合的儿童,护理人员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固定儿童姿势,家长坐于高度合适的椅子上,让儿童侧坐在家长一条腿部,家长将儿童固定于自己的胸前,一只手协助工作人员固定儿童的受种侧胳膊,另一只手将孩子搂向自己怀里,家长两腿加紧儿童下肢,保证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更加精确,避免因为儿童剧烈扭动造成局部损伤。并于接种完成后迅速将儿童抱起安抚,可以很快缓解其不安和哭闹程度。

1.2.4 接种过程中严格查对,同时刚从冰箱取出的疫苗给予适当复温,对于含吸附剂的疫苗接种前充分摇匀,保证每针次接种的剂量、进针的深度、角度准确无误。

1.2.5合理安排接种时间:在预约中采用分段预约制度,以1小时为一个时间单元,每个小时预约一定数量的儿童,保证了家长的等待时间不会超过20分钟,另外在接种后留观半小时,无不良反应方可离开。留观期间儿童保健工作人员给儿童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同时观察接种后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合理利用时间,大大缩短门诊停留时间。

1.2.6及时了解应种儿童信息,提高接种及时率:通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获取应种儿童信息,利用电话、微信等通讯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了解儿童身体状况并对应种儿童进行通知,确保儿童按时接种所需疫苗,提高接种及时率和家长的满意度。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及时接种率,接种后红肿热痛、皮疹、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家长的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接种门诊环境、等候时间、服务态度、接种技术、接种流程、对所种疫苗的相关介绍。每项评价内容均根据家长感受评为满意、一般、不满意,6项中5项或以上满意视作满意,3-4项满意视作一般,1-2项满意视作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率+一般率。在留观期间家长填写问卷后工作人员收回,发放631份,收回631份,其中有效问卷625份。

1.4统计方法

研究中所用软件版本为SPSS19.9,对涉及的计数数据进行统计时,选百分比代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接种及时率

观察组接种及时率为96.13%,对照组接种及时率83.80%,两组接种及时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两组儿童接种及时率比较(例,%)

分组

例数

接种及时

接种不及时

观察组

310

29896.13

123.87

对照组

321

26983.80

5216.20

2.2接种相关不良反应

观察组接受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对照组接受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两组儿童接受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分组

红肿热痛

皮疹

发热

总发生率

观察组(n=310

82.58

51.61

72.26

206.45

对照组(n=321

216.54

92.80

206.23

5015.57

2.3家长满意度

观察组家长对疫苗接种护理的满意度为95.81%,对照组家长对疫苗接种护理的满意度为78.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两组家长对疫苗接种的满意度比较(例,%)

分组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n=310

23274.84

6520.97

134.19

29795.81

对照组(n=309

7624.60

16854.37

6521.03

48578.97

3.讨论

家长对预防接种缺乏足够了解,不能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尤其是近年来相关疫苗事件的负面影响,容易出现接种不及时或者对接种不满意,拒绝接种,从而导致接种率下降。本研究观察组接种及时率为96.13%,本组不及时12人,均为生病暂缓接种。明显高于对照组接种及时率83.80%,对照组不及时52人,其中因生病暂缓31人,其他原因延迟接种的21人,P<0.05,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为应用精细化护理模式,定期举办妈妈班,对家长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使其正确认识预防接种,从而提升了其参与积极性。另外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从而保证了较高的接种及时率。

接种时间,患者体质、疫苗质量、药物影响与接种后休息是引起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6]。消毒方法不当或消毒部位不规范、接种途径错误、偶合症以及预防接种后剧烈运动均会使一般疫苗反应加重。受种者候诊时间过长、人群拥挤会使差错事故或心因性反应发生增加;含吸附剂易沉淀的疫苗在使用前未摇匀等可以增加不良反应率[7]本研究观察组接受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明显低于对照组接受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8%,P<0.05,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精细化护理中接种人员接种前详细预检,接种过程中严格查对、规范消毒、疫苗于接种前适当复温,含吸附剂的疫苗充分摇匀,统一标准的固定姿势使接种部位暴露更好,保证了每次操作的准确性,有效减少儿童受种侧上肢因为剧烈扭动带来的局部伤害,有利于局部的恢复。剂量精确、接种前后防止受凉,鼓励多喝水,加强观察,避免剧烈运动,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有效降低了人为可控因素引起的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精细化护理中,利用儿童信息管理平台和现代网络通讯设施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结合妈妈班的开展,使家长详细了解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及时掌握儿童接种疫苗、时间、注意事项等;采用分段式时间预约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家长的等待时间,提升了家长的配合度;有助于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家长对预防接种也有更高的满意度[8],本研究观察组的满意95.81%高于对照组78.97%,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林翠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儿童预防接种及时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提高家长的满意度[9]。对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实施精细化护理能够保证更高的接种及时性,减少接种不良反应,提升家长对接种的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菊英,杨玉英,徐淑英,等.精细化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5):424-425

[2]黄亮.精细化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15):96-98.

[3]谢鲁冰.精细化护理管理在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2),124-127

[4]张文玲.儿童预防接种时实施精细化护理的影响观察[J]. 心理医生, 2016, 22(24):189-190.

[5]徐春华.关于妈妈班在预防接种工作中的作用探讨[J].心理医生,2018,7,342-343

[6]王来福.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成因和改善对策.中国保健营养,2018,17,243-244

[7]朱万英.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5.24(5)1170-1171

[8]林翠.精细化护理干预对社康中心儿童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J]. 卫生职业教育, 2017, 35(21):121-122.

[9]边莹.精细化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6, 10(17):282-283.

作者简介:常黎华,第一作者,46岁,主管护师,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预防保健与社区服务部,通讯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五路157号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