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分析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漆寒梅,赵玉容,周言凤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21006)
摘要 色谱分析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文章介绍了色谱分析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探索与实践,包括项目设计、任务设计、情景设计、项目实施以及项目评价。“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用任务来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团结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 色谱分析技术;项目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开设色谱分析技术课程符合高职教育“培养技术性人才”的教育理念。色谱分析技术课程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色谱分析技术应用极为广泛,学生学习、掌握这门技术可直接服务于食品检验,药品分析,环境监测等行业。高职教育是以社会人才市场为导向就业教育,强调职业技能能力培训,要求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改变“以教师为中心,重理论,轻技能、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方法迫在眉睫。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借鉴同行的优秀的有效的教学改革实践,工业分析技术教学团队在色谱分析技术教学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用任务来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一、色谱分析技术课程整体设计
经过调研分析,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岗位群主要包括制样工、采样工与仪器操作工(初次就业岗位);技术员、初级工程师与分析班班长(二次晋升);实验室主任、检验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未来发展)。色谱分析方法是仪器分析法中的一种,通过《色谱分析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常用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的方法,熟练使用色谱分析仪器,更重要的是学会正确选择仪器分析方法,解决相应问题,具备从事仪器分析检验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轻工产品和化工产品的检验和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是下一步进行顶岗实习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在学习完《色谱分析技术》这门课程后能够胜任这些岗位的工作,结合这些岗位的能力要求及岗位特点,设计项目化教学。
(一)项目设计
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带动教与学,以项目为纽带,将教师、学生、教材结合起来,另外,项目的选择要保证这门课程内容的统一性,整体性与层次性[]。根据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我们对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的调研,确定了色谱分析技术课程两个典型项目(如表 1)。这两个项目涉及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 两个项目下分别设了子项目。我们将《色谱分析技术》原有的知识点打乱后进行重组,贯穿于子项目中。这些子项目从易到难,相互交叉,将理论和实践真正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子项目来达到本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例如,项目一测定实训室一批标签不全的乙醇试剂中水分含量,分为四个子项目展开。
表1色谱分析技术课程的项目载体
知识模块 |
项目名称 |
子项目名称 |
课时 |
气相色谱法 |
一、测实训室一批标签不全的乙醇试剂中水分得含量 |
1.构建气相色谱分析环境 |
10 |
2.制定实验方案 |
14 |
||
3.分析乙醇试样 |
24 |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二、测苹果汁中有机酸的含量 |
4.构建液相色谱分析环境 |
8 |
5.分析苹果汁试样 |
4 |
子项目1构建气相色谱分析环境,学生全面了解气相色谱仪分析环境,仪器的日常保养与维护以及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子项目2制定实验方案,学生根据所选择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及实验条件对色谱图的影响制定实验方案,如标准溶液的准备,色谱柱的选择,流速的选择,检查器的选择,汽化室、色谱柱温度以及检测器的温度设置等等。子项目3分析乙醇试样,仪器操作技能的锻炼,得出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得出试样中水分的含量。最后完成项目一的成果报告。在项目中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操练,将“教,学,做”融于一体。
(二)任务设计
项目教学中,以任务为驱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地设计任务,才能高效地完成项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色谱分析技术各课程设计的任务贯穿于整个教材知识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个子项目下的任务设计如表2。
这些任务设计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大小适宜,难度适宜,切合工作实际需要,留给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完成项目化教学任务习得知识和技能,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现知行转化[]。
表2色谱分析技术课程的项目任务
子项目名称 |
项目任务 |
课时 |
1.构建气相色谱分析环境 |
1.1色谱分析法原理及应用 |
4 |
1.2保养和维护气相色谱仪 |
4 |
|
1.3气相色谱仪基本操作流程 |
2 |
|
2.制定实验方案 |
2.1气相色谱法固定相的选择 |
2 |
2.2气相色谱仪检测器的选择 |
4 |
|
2.3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 |
4 |
|
2.4影响柱效的因素 |
4 |
|
3.分析乙醇试样 |
3.1归一化法 |
8 |
3.2内标法 |
8 |
|
3.3外标法 |
8 |
|
4构建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环境 |
4.1保养和维护高效液相色谱仪 |
2 |
4.2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检测器 |
2 |
|
5.分析苹果汁试样 |
5.1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类 |
4 |
5.2仿真操作 |
4 |
(三)问题情境设计
情景设计是项目化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创建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或者模拟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色谱分析技术课程项目实施的工作环境是校内实训基地气相色谱分析实验室303室以及高效液相色谱仿真软件。学生通过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获得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真实的职场氛围体验,让学生学到作为一个职业人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实现从纯粹学习者的角色转向学习者与工作者同一的角色[]。
二、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是项目化教学的最重要环节。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最终完成项目,形成项目成果报告。完成任务的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学生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锻炼团结协作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托校内实训基地,教、学、做、评四个环节层层相扣、交互进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第一次课设计在一门课程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次课,首先介绍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由学习过程(即项目考核)考核(占60%),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占20%),学习态度考核(占10%),综合素养考核(占10%)四大项组成,更注重过程考核,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其次分组,项目化教学过程是以团队为单位,成员共同协作完成项目的过程。考虑到教学仪器以及课时的有限性,四十多人的班级,分成五组,确定每组的组员、组长以及组员的工作职责,组长的工作职责。然后介绍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以及色谱分析技术的应用,让学生明白《色谱分析技术》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最后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纲要---气相色谱分析法与液相色谱法,涉及的内容有色谱分析法的原理,色谱分析法的定性与定量方法,影响色谱分析结果的因素,气相色谱仪以及液相色谱仪的仪器结构及基本操作。
课前导预习。课前教师将学习资源上传到课程平台,通过微信,QQ群发布项目任务、预习通知。学生接到通知,下载电子课件,教师录制的微课,教学动画以及相关的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制作本组的项目任务成果报告ppt,上传到课程平台。同时完成课程平台上的在线测试。
课堂导学。教师根据课前任务成果报告ppt以及在线测试的反馈,有针对性的引导学习,讲解重难点,涉及的仪器操作亲自示范,一对一的辅导学生,纠正错误。学生通过学生的互评,教师的点评以及指导,完善本组的项目任务成果报告,然后上讲台展示,模拟演示相关的实操技能。体现了“教,学,做,评”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理念
课后导拓展。课后通过课程平台完成课后作业及单元测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分析团队的教师在线答疑。通过校企合作的项目,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三方评价。考核学生的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学习态度和综合素养。
首先,在课程平台及课前测验,制定考核标准,学生在课程平台上完成任务活动以及课前测验。
课上,教师利用课程平台发布任务活动,学生进行互评与自评,教师进行评价,课程平台即时打分汇总,实时获得考核得分。
课后,学生须完成课后作业和单元测试。通过网站在线测试、课堂即时打分、课后单元测试的多元化的考核手段,实现了全过程监督考核目的。利用课程平台统计功能,对各个考核环节的成绩,按不同权重进行统计分析,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总之,色谱分析技术课程进行项目化学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展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职业教育理念。